“说了不要你……”
话说一半,挨了她一个白眼。
她终究不肯心安理得的接受那十万两的馈赠。
苏敏官轻轻住口,默认了她的参与。
“我已经打探出来,他们都投机了大量棉花。”苏敏官悄声告诉她,“有的甚至借贷囤货,互相交叉持股,风险很高。如果真如你的预测……明年此刻,他们都会亏得很惨。”
他的眼中闪过一瞬间的冷漠和攻击性,随后,又回归了自然放松的状态。
显然,苏敏官并不满足于看着他的敌人们“亏得很惨”。
“友情提示,”林玉婵也进入营业状态,微笑道:“你那几千两银子的暂存股份,并不足以收购一个‘亏得很惨’的洋行。就算可以,法律也不允许。博雅财力有限,也不会参与这种空中楼阁的冒险。”
她心里想的是,自己趁着去年地产崩盘、德丰行亏损破产,花七千两白银,一举兼并了那个估价至少两万两的老牌茶行——这种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况且跟那些巨人般的洋行相比,被层层剥皮过的德丰行也不过是小本生意,她玩得起。
这么多实力雄厚的洋行,要搞倒任何一个,只怕集整个大清政府的力量,都做不到。
况且,就算把他们搞倒,又能怎样呢?义兴回不来。
风水轮流转,轮到她向苏大奸商泼冷水。
“我知道。”苏敏官简略地说了一句,然后抿起嘴唇,很冷血地说,“但是……我起码可以推他们一把吧?”
林玉婵和他一起思考。她现在唯一的优势在于知道美国内战的结果,知道棉价大概率会跌。
而美国内战结束、北方获胜的消息,迟早会被人带出美洲大陆。此时还没有跨大西洋海底电缆,消息需要乘船来到欧洲,然后一路奔波东进,真假信息互相污染,也许会花几个月时间得到验证,但终究会登上《北华捷报》的头版。
然后,就像印度水灾那次一样,市场会迟钝地反应一阵,等到微妙的平衡被某个随机事件所打破,开启一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泥石流……
如何利用这几个月的宝贵先知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