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是人的本性,没有人能够抵抗——或许可以拒绝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可是能拒绝一生么?
即便有人可以拒绝一生,难道一整个家族的人都能拒绝一生么?
天方夜谭。
既然他们注定无法约束自己,那么就只能靠外力去约束——作为天子,唯一使自己安全的方法,就是收回当年南渡之后不得已让渡给世家的权力。
可他又该如何收拢韩守邺手中的兵权呢?
韩守邺和沈谦、齐婴都不一样,他没有他们的谋略和胸襟,不过是一介愚鲁莽夫,最是直来直往,可偏偏就是这样的人,让讲惯了计谋的天子有些难以下手。韩守邺不会考虑制衡、不会念及家国,也没有真正在意的人或物,他能拿什么去制约他呢?
何况韩家背后还有太后,天子之母。
他的母亲糊涂,始终认为娘家不会于自己有害,还总是在他面前念叨着要给韩家的子弟亲族封荫,每每都令他心中厌烦。而有了太后护佑,他要动韩家就更是难上加难。
萧子桁知道,他是不能亲手去动自己的母族的,否则韩守邺一旦起兵谋反,一切就都难以收拾了。
要动手,只能是别人。
傅家大概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本最善于逐利,如今又依附天子而生,当是他最听话的狗。然而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心,无法让萧子桁满意:扳倒齐家之后,傅家人便一直若有若无地向他讨要恩赏,萧子桁虽登基为君,却也不可能完全不受臣子约束,他不得不有所退让,放任他们瓜分齐家崩溃后的势力,同时也将他们最喜欢的土地买卖放开了口子。
傅家人是不知餍足的,尤其在齐云被罢免之后,尚书台更几乎成了他们的天下,他们很快就中止并废除了刚推行不久的新政,尤其将田亩丁税改革之策变成了一张废纸,当初齐云和齐婴破除万难才取得的那些成果,朝夕之间就化作了乌有。
而形势的变化远远不尽于此。
韩家和傅家虽然彼此竞争、关系算不得有多么融洽,可在一件事上他们是戮力同心的:巩固世家权力、排斥庶族官员。
齐家崩溃不过半年,朝堂上的庶族官员便日渐凋零。齐婴当时远在战场不在建康,失去他的庇护之后,许多庶族官员便被韩、傅两家贬黜或外放,更有甚者丢了性命——譬如庆华十七年的探花张德慈,就被权贵们寻机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不单一生清名毁尽,还干脆死在了廷尉的大牢里。
有了张德慈这个例子在前,庶族的官员们也难免心中打鼓,他们都知道能够庇佑他们的小齐大人已是独木难支,若想活命,便要另找门路过活了。因此后续不需世家权贵们再大刀阔斧喊打喊杀,便有机灵的小官员们各自投奔了新主——譬如与张德慈同为庆华十七年进士的榜眼郑熙,如今就是傅卓的左右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