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廖府。

做了吏部尚书之后, 廖峥宪的访客多如过江之鲫, 所为无非两样,一抱大腿二求官职,来路错综复杂,不好随便打发, 每每要到深夜才能应付完。

送走最后一拨客人之后, 廖峥宪掸掸尚未来得及换的官服, 不觉打了个哈欠。到底是五十多岁的人,精力越来越不济了。

“父亲。”

廖峥宪踏回正厅, 廖晏鸿忙迎了过来, 他略一点头,见儿媳齐素梅挺着大肚子正督促下人收拾, 皱眉道:“素梅啊,为父说过多少回了,你身子不便, 该早早歇息的, 怎么还在这里忙碌, 你姑母呢?”

齐素梅笑道:“客人迟迟不走, 姑母等了好久, 儿媳叫她去歇息了,无妨的。儿媳日间睡多了,这会儿也不困。”

“巧菡这丫头竟偷懒,也不陪着你。”

“哈,您老还别冤枉她。巧菡妹妹今儿从明月公主府回来之后, 不知怎的受了风寒,头疼体酸还有些发烧,吃了药就早早地睡下了。儿媳想照顾,小鹊把我赶得远远的,说姑娘吩咐的,怕把病气过给我。”

“巧菡竟病了!这孩子……嗯,那你确实得远着她。你现在须格外注意,也要多添些衣裳,一天凉过一天的。”

廖晏鸿见下人收拾得差不多,示意妻子赶紧去休息,又对廖峥宪道:“父亲,实在是对不住,儿子有一宗公务为难,想从您这里讨点主意,偏偏您案牍繁忙,回家后又忙于会客。”

“跟为父还客气什么。阿寄,走,咱们去书房。”

挥退下人,将书房门紧闭,廖晏鸿直截了当地对廖峥宪说:“父亲,儿子其实是要谈巧菡的事。”

“阿寄,你说吧。”廖峥宪盯着烛光跳跃的琉璃盏,已明白儿子接下来要说什么。

“儿子今日在翰林院见到一份邸报,原来秦公子已回京近两月,且获提升,于左军都督府任要职,又加授昭武将军,统率京卫六千,皇上极其看重其才干。”

廖晏鸿说到这里,窥一眼父亲脸色,大着胆子继续:“儿子听书毅说过,这位秦公子其实就是巧菡幼时定亲的未婚夫婿,由于种种原因断了亲事,却对方家百般照拂,不计前嫌、有情有义。他金榜题名之前曾频繁来咱家向您求教,那时,不要说书毅和我了,您对他也是欣赏的。儿子猜测,秦公子对巧菡情意犹在,又已回京,既然这样,何不将妹妹许了与他?巧菡已十八岁了,姑母对我念叨过好多回,再不说亲事,岂不是耽误了女孩儿青春。”

廖峥宪依然盯着琉璃盏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