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皇帝却不会在意近侍的小小心情,摩挲着纸面,自言自语地道:“蒲松龄?未曾听说,这文字却似太子身边人所写,却是不错。罗贯中?这又是何人,见所未见,想是写给不识字百姓,令他们听之则懂的,只是文中事虽不真,多有荒诞,却暗合人情事理,难道是……”

难道是太子所写,托名罗贯中?

观此文,开篇即论及外戚、宦官对皇权之威胁,再写乱臣贼子凭军权而横霸一时,废立天子有如儿戏,虽未详叙,其中脉络可寻,文中汉室由稍露颓势到国势如山崩,市井小民或许只是看个热闹,深浸其中的朝堂之人却看出一整场大戏。

天子仅是闭目稍一脑补,代入其中,就觉一身冷汗。既无实事作本,非得胸中大有丘壑,才能如此举重若轻,几笔勾勒出乱世之由。

除了他从小读书,学习政事的儿子,哪个臣子能写,哪个臣子敢想?

天子自豪之意大起,也忘了之前隐隐的失望。

“吾儿长成矣。”

第83章

心情大好, 天子将这几章又回顾了一遍,这才翻到原先跳过的内容。

那是需要静心耗神去看的,天子拿到新出炉的报纸, 可不想一开始就那么累, 所以才放到最后。

一入眼, 便是一篇论“仁”的文, 作者很熟悉,天子皱着眉看完, 文是好文,道理也不错,只是他一点也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