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是寒食节,宫中早就准备好车马前往奉先寺、道者院两处,祭祀各宫嫔的坟墓,到日暮才返程。因宫中禁火五日,云娘早就提前准备了青精饭,采下乌饭树叶洗净,舂烂加少许浸泡米,待米呈墨绿色捞出略晾;再将青汁入锅煮沸,投米下锅煮饭,熟后饭色青绿,气味清香。又预备了一些鸭蛋、烧鸡和乳饼,如此也就不用操心这几天的吃食了。
赵妙柔祭祀回来后,对青精饭赞不绝口“这味道清爽不甜腻。寒食节天天喝冷粥,吃馓子冷肉,真真要腻死人。”又眨眼笑道:“多日未见大哥,他越发变成书呆子了,天天在殿中和相公们讲求学问,连饭都顾不上吃。前几日就连爹爹都看不下去,派王内侍去阻止。这几日寒食,估计他更顾不上吃饭了。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把你做的青精饭带上些,督促他好好用餐。”
云娘却本不想去,但对这位未来的宋神宗难免有些好奇,正犹豫着,早被赵妙柔拉起手,匆匆来到了赵顼居住的庆宁宫。
庆宁宫在内宫东南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所在。内侍李舜举迎上来陪笑道:“公主开得不巧,大王正与人谈事情呢。”
二人发现正殿内似乎有人正在与赵顼说话,赵妙柔掩口笑道:“我猜得果然不错,韩相公现在还没走呢。”一面拉着云娘从侧殿进入,走到屏风后闪避。
云娘根据前世学来的历史知识推断,此人应该是韩维,做过颖王府的记室参军,算是赵顼的老朋友了。
却听赵顼问道:“昨日爹爹为各项冗费发愁,如今北辽隐患未除,西夏日渐成势,缴纳岁币已增至50万两。国家财力困穷,兵士疲敝。我身为人子,却不能为君父分忧,实在惭愧。”
云娘隔着屏风望去,赵顼头戴青黑色幞头,身着玉色圆领丝袍,殿阁的灯光化作细细的金粉,洒落在他的身躯上,越发显得面如冠玉,目如朗星,如此少年志气令人动容。
却听韩维道:“如今积弊日深,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以军备为例,本朝士大夫向以执兵为耻,未尝有能骑射行阵之事,边疆、宿卫多有奸悍无赖之人,所以一直多事。朝廷须奉行“文武合一”之教,士大夫居则习礼乐,出则从战伐,才能解边疆,宿卫之忧。且兵在广不在精,募兵制虽是我朝家法,但所养之兵皆出自流民,多半是老弱怯懦,一旦有事无法指望,徒耗官费而已。军备只是冰山一角,须知强兵先要富国,富国先要变法。当今天下之势,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程度了。只是……”他犹豫了一下,没有再说下去。
赵顼笑道:“持国对我可直言无隐。”
韩维沉吟一阵方道:“不瞒大王,庆历年间先帝亦曾推出新政,澄清吏治、轻徭薄赋,厉行法治,意在富国强兵,可结果如何,夏竦污蔑富相公欲行伊霍之事,范文正公自请外出巡守,最后不了了之。如今天下弊政更甚于先帝之时,欲行变革,阻力只会更大。”
赵顼认为自己不是先帝,绝对不会像二十多年前的庆历新政那样,只是精准的找出了问题,却没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迫于各方面阻力不了了之。他是个较真的人,做事绝对不会半途而废。但以他的身份,现在很多话并不方便说,于是笑一笑道:“变革之路本就举步维艰。虽然如此,如何改变,愿持国教我。”
韩维道:“取士之法、考绩之法、整军之法、理财之法都需要改变。臣不敢欺瞒大王,臣说的这些话,并不是自己的见解,乃是臣的的朋友王安石的主张。”
云娘看到赵顼眼神一亮:“可是那个曾经给先帝上言事书得王介甫?”
“正是此人,坊间都说,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令致,生民咸备其泽。臣以为,此话不算言过其实。”
赵顼笑道:“介甫的言事书我看过,极有真知灼见。只是我也听说,先帝在位时曾邀请大臣到宫中赏花钓鱼,介甫把摆在面前的鱼饵当作小食全部吃光。先帝认为:偶尔误食一粒鱼饵到情有可原,发现味道不对就会停止使用,可介甫却知错不改,把鱼饵全部都吃光,这完全有悖常情。这种人奸诈虚伪,不能委以重任,持国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