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可想而知,董事长必然得忙个四脚朝天。

一国之政务比起一家公司自然更要繁杂上许多,太|祖的子孙都没他老人家那么能干,这么大的工作量,没哪个皇帝能受得了。

如此一来皇帝就想要找人帮他干活,可老祖宗取消的部门他也不好再明目张胆地重新启动,不然也显得对老祖宗太不敬了。

于是皇帝另辟蹊径,招了一帮学识渊博的大学士组成了内阁,让这些内阁辅臣来帮他干活。

所有政务从六部交予内阁,内阁大学士票拟(重要内容摘抄记录并附上处理意见)过后呈送皇帝御批,皇帝只需要按照票拟内容批复即可,很是简便省事。

皇帝倒是轻松方便了,可这么做却有一个弊端。

皇帝的批复都是按照内阁的票拟结果给出来的,如此一来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必然会受到阁臣的左右和限制,长此以往,皇帝不就变成了个专门给阁臣们盖章签名的工具人了吗?

这下皇帝不肯干了,于是他又成立了司礼监,用自己的心腹太监去辖制内阁文臣,内阁的票拟得先通过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审阅才能呈送到皇帝跟前。

若司礼监的太监不满意票拟结果,他有把奏疏发回内阁让阁臣重拟的权力,如此以来,司礼监等同于“第二内阁”,司礼监太监的权柄比之被老祖宗废除的宰相都大了。

而文臣们若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想要让自己的意愿和设想被皇帝得知,就得巴结太监,甚至还得给他们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