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继续说,还有什么发现。”
谢蘅微微颔首,“先前在楚叔帮助下,抓了一个敌军校尉,名叫元桑,季伯伯可曾听过?”
大家彼此看了一眼,没人听过这个名号,季老将军试探道:“他是?”
“这人不仅是南蛮前锋校尉,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南院大王公冶无渡之子,全名公冶元桑。”
能蛰伏敌营三月,还能取南蛮主帅首级并毫发无伤的带回大魏,并且成功取得敌军情报,以上这些换在任何一人身上,都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谢蘅不仅办到了,现在竟然还告诉大家,今晚抓的这人,是公冶无渡的儿子。
除季老将军还算沉得住气外,余下众人,皆是诧异的看向谢蘅。
这里要提的是,南蛮官制与大魏不同,南蛮穆宗之下,未设三省六部,而是设的南北两院,又称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最高统领为两院大王,这名字里虽带着王字,却不是皇室,若硬要比较,和大魏的丞相一职,倒是有些相像。
现在的南蛮,北大王院势力明显要低于南大王院,是以南院大王的地位,仅次于南蛮穆宗,若元桑真南院大王之子,这对后面的谈判,必然是有利的。
然而,一直没开口的中将郑砚,听到此处头一次质疑起了谢蘅的话。
“公冶无渡之子参军这种事,探子都未曾探到,你是如何得知?你又如何确定他的身份?”
“上次我外祖在将军府内被刺杀后,我就通过蛛丝马迹查到了和南蛮有关。”
“随后亲自卧底南蛮军营,那个时候,就是元桑在训练新兵。”
“新兵里,总有一些人,是罗尔城来的,他们听到过一些风声,元桑的身份,只要是真的,已经做到校尉的他就不可能瞒得一丝不透。”
“后来经过一些观察和证实,我可以确定,他即便不是公冶无渡之子,也和公冶无渡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里谢蘅其实没有把话说完。
她之所以混入敌营,并非是为了大魏这么高大上的理由。
她只有一个目的,帮这具身体逝去的亲人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