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轻轻撬开了贝齿,鼻尖与鼻尖相碰,梁彦昭笑着道:“这才是正事。”
第116章 年味 煎饼、油角、麻叶、炸鱼炸肉。……
年关一日近过一日, 已扫了房子、出了豆腐,府上年节所需的各类肉菜也采买得差不多。
坊间已闭市,各家各户都在家中忙碌,偶尔能有一串、或者一声炮仗响, 越过太子府的高高院墙, 余音便在内院消弭, 宁歆歆听在耳里,痒在心头。
但她现下忙得很,没有功夫去放炮仗。
今日已是年二十七, 得做炸菜了。
过年炸菜是北方的习俗,俗称“过油”, 取的是个“越过越有”的意头。日子过不上去的年代,犹还要切一块豆腐炸炸, 圆个形式, 生活好了, 炸菜的样式就更多,几乎就是万物皆可过油炸。
许多人家都是清晨早起, 吃过早饭便开始炸菜, 一直站在锅前炸到天黑, 总也得够吃到元宵节才行。
家里人流水作业,有人炸、有人运,炸好的菜用各种盆、箩盛着, 中间还得铺上层煎饼。
在油炸垫纸没有发扬开来时, 煎饼便是绝佳的吸油物件儿, 待到上头的炸货吃干净了,便将浸了油、干了边的煎饼掰碎,往水里一泡, 稍稍调味就是碗味道还挺不错的煎饼汤。
所以,宁歆歆在炸菜前,便先趁着底下人收拾菜肉的功夫开始摊煎饼。
按她一贯的经验来说,小米煎饼最好吃,但是玉米煎饼最吸油,就做这两种。
小米煎饼的浆是小米、大米、黄豆组成,蒸熟一份后与只经浸泡后的生五谷一道磨粉,加水调成糊状后,再发酵个把时辰而成。
玉米面煎饼则是纯用了玉米面,这样做出来的更吸油,但玉米面发酵之后非常酸,宁歆歆决定做出来碰碰运气,看看哪个有志之士慧眼识珠,喜欢吃这种酸口煎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