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钱秀才本来中秋过后就要回荷花镇, 哪里想到自己惹了一个那么大的麻烦,他倒是想回荷花镇,但是他又怕那师爷日后跑到荷花镇去兴师问罪。
毕竟他家这宅子, 跑不了,别人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到时候在荷花镇闹得难看才是真的丢人丢到家了,所以只能呆着这县城的宅子, 等着别人上门兴师问罪。
可是他左等右等, 等了好些天都还没等来人,原本他松了一口气, 只以为那女郎只是哄哄自己,或者她说的是真的, 但是她家觉得丢人就不敢上门兴师问罪, 哪里想到他收拾了一下准备回去,这人就来了, 这人,真是让他吓了一跳。
可不就是以前的街坊, 吴师爷吗,钱秀才整日呆在自己书房读书, 连家人都很难见到他, 何况是街坊,只是他们都是秀才, 都在荷花镇上, 自然认得对方。
没想到苓娘的爹竟然是吴师爷, 这下真的尴尬极了,以前钱秀才和吴秀才都是称呼对方为兄,如今倒是不知如何称呼了。
到底自己理亏, 钱秀才先开口道:“吴师爷…”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吴秀才早就不是师爷了,冷冰冰道:“如今我已经不是师爷了,不必如此唤我。”
这钱秀才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吴秀才在心中回想了钱秀才家里婆娘的家世,幸好她家不过一介商人…
…
所以等到九月底,那乡试放榜都够时间了,钱家发觉不对劲的时候,钱秀才回荷花镇了,一起回来的,还有吴秀才和他闺女。
钱秀才一回来,话也不多说,只跟着蒋氏说了想和离。
那蒋氏真是懵了,官人不过是出门赶考一趟,回来怎就要跟自己和离了,只那钱秀才支支吾吾就是不肯说,他倒也不敢说是要休妻。
概因本朝律法中有三不去,其中之一就是家中娘子持舅姑之丧不能去,他家老父老娘的丧事都是蒋氏操办的,自然不能休妻。
蒋氏只是初初被当头一棒,再听县城里哥哥派过来的下人说的在县城听到的那些流言蜚语,那廖郎君传出得流言里,可没说那成了好事的男主人公是谁,蒋氏却是顿时回过味来。
看自家官人这回回来也不天天呆书房了,倒是天天往吴秀才家跑,再想想吴秀才家那个二十几还没嫁出去的闺女,想来那吴秀才带着闺女回荷花镇,不止避风头那么简单。
这个老不羞的,竟然找了个比自己儿子小的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