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海上无花也怜侬 也稚 1270 字 2022-10-05

张记的惯例,春秋换季时,总会发信函给老顾客们,贴上他们可能会喜欢的面料小样,配一点符合他们审美的时下流行样式的说明,告诉他们恭候光临。

厚厚一簿名录,怎么晓得这么多人各自的喜好?

每次有顾客上门,蒲郁都会在旁边候着,听他们谈吐,看他们神情,然后将这些记下,谙熟于心。这是师父让她学的第一课,师父并没有讲什么,只命她伺候顾客进出。能不能明白,要看她的领悟力。

如同厨师学徒,总要先从墩子做起。观察客人们就像解剖生禽,了解透彻了,刀才下得准。

俗语云闷声的多是做大事的人,蒲郁平常不吭声,临到师父装模作样问起李太太上回量的尺寸是多少,冯太太前几天打电话来说做什么样的,她出声了,回答从善如流。

于是步入第二课——跑腿。常客们很少上门,一般打电话说要做什么,或者差人把别处买的料子送到店里。衣服做好,蒲郁到客人住处。有时候需要改,或者别的旧衣服要改,蒲郁又负责拿回店里。来来往往,像个小邮差。

也不是只跑腿,要与客人交谈,量尺寸,拿捏松紧。改哪里,为什么改,怎么改最好,脑子里先琢磨,回去看师父是怎么做的。

不用杵在前堂待命,便余下许多空闲时间。要以为真就是空闲时间,可以不学了,结工钱走人。

没事做要找事做。女工们的熨斗需要加炭,先就把炭烧好,向她们讨教怎么整理珍贵衣料,怎么缝纫走线。师傅们裁下来的边角料,捡来练习手缝、缝扣子、编盘扣。

蒲郁这么成长起来,能进到版房学裁剪了。学之前,师父让她把半年一度的信函做好,寄出去。她多想拿剪刀啊,想把手头的事快些,再快些做好。可愈想拿剪刀愈不能急,要忍耐,如忍耐这两年日复一日枯燥的杂事,信函不得出错。是为最后一门考试,及格方正式入学。

一写到黄昏,房里的制版师傅笑,“小郁,好晚了,还不回去嚜。”

“晓得的……”蒲郁随口回,而后才反应过来到放学的时间了。她手拍额头,懊恼道,“啊,阿令要我去接她的!”

“快去呀,错过了,阿令不要怪你的?”

“小于师傅,师父待会回来,劳烦你替我给他讲一声。”蒲郁收好桌面,慌慌张张走了,“再会!”

快跑下楼,穿过制衣间,与前堂的师哥撞个满怀。顾不上道歉,蒲郁飞一般跨到马路上,追电车去了。

屋子里的人发出笑声,有人说:“懂事的小姑娘也还是个小姑娘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