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开口的却不是谢睿,而是谢邡,谢邡道:“何谓考纲?”

姜榆解释道:“既朝廷发布具体的要招收的人才的要求,比如通时务,通史,会写会算之类。然后再指定考试要考的内容。”

谢邡道:“可考试内容所涵范围之巨,怎能列得完?”

姜榆又道:“可分为必学和选学,让学有余力之人,再去读选学即可,如此一来,不仅考生们心里有数,派往各处的考官心里也有大题的方向,大头从必学里的抽,小头再从选学里找就是”

谢邡又问道:“朝廷只需出考纲,那书从哪里来?”

姜榆道:“自然是商人,商人一旦知道了考纲上的书目,一定会大肆印书目上的书,到时各地均有这些书贩卖,学子们就可不必再为了如此找到这些书而烦恼许久,可以专心读书了,且如此多的商人印这些书,想来到后面,这些书的价格还能贱些。”

太子显然被她说得有些心动了,谢大老板却不是如此好糊弄:“这与那真题解析并不冲突,可双管齐下。”

姜榆硬着头皮道:“圣上不若多派人到各地去打听打听,臣的真题解析出来已经有些时日,想来现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少类似的书流传的,只是名气还没传到京城罢了,若是官方出了真题解析,恐怕这些刚刚出来的解析要被腹死胎中。比起出官方解析,不若多鼓励鼓励这些民间的解析才好。”

做这真题解析赚不赚钱,大家心里算一笔账就知道了,很多家有资产的官员不屑,但是也有不少她这样的穷逼,或者告老还乡闲得很的官员会写,且这真题解析赚的也不止是钱,还有名声可赚,何乐而不为?

谢睿倒是没想到姜榆会把这事儿往外推,在他看来,如此年轻就能参加编撰这本书,可以说是天大的荣耀:“官方解析可是有什么坏处。”

大大的有,就怕你不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