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到现在三郎是二狗子的儿子了,到底关系不一样了才如此,不然她不信,三郎就一奶娃娃,怎么惹他生那么大的气?
姜老太又细细问了前因后果,吕氏是想让婆婆出手解决这事儿,又怕婆婆跟她官人一样生气,话里话外不忘帮三郎描补…
不料姜老太听了,只一笑:“多大点事,这事儿你不必管了,今儿我自跟三郎说去。”
第22章 、二狗子上学回忆录
饭罢,姜老太就带着姜榆出去遛弯,姜榆对于逛村子倒是很热衷,屁颠屁颠跟去了。
姜老太当然不是单纯地遛弯,她带着姜榆,有目的性地往村学边走。
说起这个村学,是村里一个老童生姜老夫子办的,一把年纪了,读书没读出头,家里又不多富裕,但好歹识字,为了方便照顾老娘,就在村里办了村学。
平时帮帮乡亲们写写信什么的,村里有这么一个文化人,倒也好办事,因此姜老夫子在村里很受尊重。
早些年倒是没多少学生,只零零散散四五个,四五岁到十几岁,啥年纪段的都有,周围的人家都不富裕,哪个有那闲钱让孩子来读书,一个人一年要五百文的束脩,让很多人家都望而却步。
姜老夫子那时也只能平时教书,还得种田,没办法,单考四五个学生根本养不活他们一家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