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页

大家往往都在高二试水,力气留到高三冲刺。

就这一把,不成功便成仁。

已经在北大物院读了半年书的易衷就是这种情况。

同时, 他也代表了几乎大部分以上竞赛生的现状。

这么一来,教室里、走廊外近期顶着寒风过来围观的人,心里那种敬佩感就更直观了——哪个班上还没一个两个请假的?但这种事情, 人家一班那两位去年就已经做完了,从现在到6月这半年里,简直不要太轻松!

可哪怕是轻松, 周遇和沈稚星的联考成绩也是全市排得上号的。

问就是脑子比别人好用,且有一套和自己高效搭配的方法。

班主任老应纠结死了!例会上有领导提过一嘴,这俩要是随便抓紧一下就能做到这个地步,那明年高考还参加不?省状元是有点大放阙词,但市状元是不是能参与一下竞争?可他作为班主任,属实觉得,没这个必要。

然后,就找了俩孩子去办公室谈话。

沈稚星反射性摇头:“不了不了,这不是给大家造成压力嘛!”

周遇也跟着摇头表示一切顺其自然。

“高考还是会参加,但也就是正常情况。”

搞过竞赛的,都知道那一分两分的名次差距有多致命、多搞人心态。一年前国赛出成绩的时候,有个天津的学生距离国家队保送前五十只有2分之差,就差没哭昏头了、那叫一个捶胸顿足悔恨不已,可差了就是差了,隔着2分的距离,他的前一名不仅能保送,还能争取亚赛和世赛,更多更大的荣誉等在后头……

那高考,竞争体量只会更大。

千军万马跨过独木桥绝对不是夸张的形容,而是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