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三月和北京差不多,同样有些寒冷,但胜在没有沙尘暴和雾霾。
在古老的历史城区内几乎看不到摩天大楼,令全世界旅行者趋之若鹜的西班牙广场也难以找到一家还在营业的中餐馆,这让周乐琪不得不打车跑去位于火车站附近的华人区寻找。
出租车司机当然是意大利人,意大利人当然说意大利语,周乐琪堪比native seaker的优秀英文水平在这里几乎派不上用场,因为那位先生只懂意大利语。她于是不得不比比划划地向他表达自己想去哪里,唯一的幸运是那位司机还能听得懂“cha”,于是给她比了一个ok的手势,把她送到了唐人街。
罗马的唐人街在维多里奥广场附近,可惜并未获得官方的认可,据说是罗马政府努力想要避免在市中心出现某一个种族的聚居地,而实际上这一片街区仍然无可避免地具有典型的唐人文化特色,红艳艳的灯笼隔了很远就能看到,而且华人的勤劳也让这里直到十点半仍然人声鼎沸。
周乐琪裹着大衣顶着早春三月的冷风走了进去,耳朵里终于听到了熟悉的语言,有些带着中国本土的乡音,有些则带着一些混杂的口音,也许是来自东南亚一带的华裔。
她没有心情欣赏风土人情,只想赶紧买了食物给曾睿宏带回去,从而能够早几分钟上床睡觉。她的目光在街区中来回逡巡,终于发现了一家还在营业的中餐馆,里面还有几桌客人在吃饭。
她松了一口气,推门进去,到前台点了几个容易做的菜要打包带走,付过钱以后就随意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这个小餐馆似乎有些上了年数,显得破落简陋,餐桌上还沾着一层油,卫生情况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周乐琪也顾不上介怀,她太累了,需要坐着休息一会儿。
飞行带来的恍惚感直到此刻依然影响着她,只是现在她不仅在时间上感到混乱,同时也对空间的转换感到难以适应。
这间小餐馆带着油渍的玻璃窗外俨然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唐人街更是一个看似熟悉但其实又与真正的中国截然不同的地方,它更像是一种第三方的虚拟视觉,用大红的灯笼和传统建筑的檐角支撑起西方世界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其实并不能给远行到此的中国人真正的慰藉。
不过商品本身倒是很中国的。
譬如此时周乐琪就能闻到厨房里冒出的黑椒牛柳的香气,隔壁的桌子上还有新鲜的糖醋鱼,同样味道浓郁。她还看到了对街有一家华人超市,大大的玻璃窗上贴着不少她所熟悉的商标,甚至还有她小时候吃的棒冰在卖呢。
她的眼中终于流露出了些许笑意。
正看得出神,大衣口袋里的手机又在震动了,低头一看,果然又是曾睿宏打来的,周乐琪心里涌起一阵烦躁,最终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那边立刻就传开了曾睿宏令人厌烦的声音:“cky你到哪里了?怎么去这么久?”
颐指气使,好像把她当成了他的私人奴仆。
“我在唐人街sion,”周乐琪淡淡地回答,尽量掩饰着语气中的漠然,“菜还在做,你恐怕还要再等待四十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