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页

穿着粗布麻衣的汉子匆匆走过街道,在转角的巷子口停下:“小娘子,俺想写封信给家里老娘。”

临街的窗户开着,可以瞧见屋里坐着个容貌清秀的少女,她提笔匀了匀墨,隔着窗户问汉子要写些什么。

向老娘报平安,随信托人带百文钱,归期可能在两个月后……汉子絮絮叨叨说着,姑娘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话写了信,念给汉子听了一遍确认后,这才装进信封里。

汉子递过来两文铜钱,千恩万谢的拿着信走了。

荣画透过窗口,瞧着汉子宝贝似的将家书揣进怀中,低下头去思索片刻,在桌前的扇子上添了只蝴蝶。

这时她无意间抬头,却被攫住了目光。

窗口对面的街巷转角,有个穿着茶绿色长袍的郎君撑着油纸伞缓步而来,月白色的油纸伞上绘着零星的青色竹叶,伞下投射的阴影遮掩了他的半数容貌,只留了小半张脸暴露在阳光下。

但就是这阴影中逃逸出的半张脸,令街边的房屋、路旁的垂柳都成了陪衬,让骄阳也失了光彩。

荣画愣了许久,忽然想起了什么,猛然站起来,却还不待她关窗出门,对方看似随意缓慢的两步,已经走到了窗前。

“代写家书何价?”

“两文一封。”荣画定了定神,忙回答。

“生意可好?够平时花用吗?”

“好的时候一日能有六七十文,差的时候也有十几文钱,除……除却生活后,每月能余下一吊钱左右。”

一文钱够吃一晚阳春面,十文钱够买一斤肉,十五文钱能扯两尺花布,东边湖上壮年男子采藕一日亦不过二十文工钱,这收入的确是很不错了。

怕自己说的不明白,荣画又补充道:“其实在镇子上做工的人隔月写封家书还是舍得的,但小镇上原本识字的人不多,愿意以此谋生的更少,从前只有茶楼李秀才代写家书,但百姓不懂那些之乎者也,所以找去代写家书的人并不多。”

“你叫什么,多大了,家中可还有人,家人许你出来吗?”

类似的问题听得多了,但眼前人问得尤其温和不带恶意,荣画微微颔首行了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