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您也眼看快四十的人了,怎么还像当初小姑娘样娇气呢,也忒不讲道理了!
罢了,太后说得也有道理,纺织厂都是招募女子做活,也不影响男子务农。
百姓家中能多份儿收入,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至多传达朝廷命令时,让各州重视务农,不得荒废农田好了。
楚楚“心不甘情不愿”,却也不好与宴太师撕破脸,语气闷闷的叫人起来,吩咐户部和工部协同,将州府纺织厂的事儿定个章程出来,三日内写成折子递到宫中。
文武百官心里还暗爽了把。
太后还真是个财迷呢,这把新式纺织技术让出来,气得仪容都顾不上了。
于是各州的纺织厂修建起来。
为了确保原材料充足,朝廷也鼓励百姓在不影响原本农事的原则下,多多种植桑树、养殖蚕虫。
有朝廷领头的纺织厂收购,百姓不担心东西卖不出去,自然也乐意响应此事。
建和十年,楚楚“听闻”百姓为养殖蚕虫,种植大量桑树,每年都会有大量桑葚产出、吃也吃不完。
她“冥思苦想”数日,在长乐宫与师父双修得腿都站不稳后,“熬夜”写出了桑基鱼塘的草案和桑葚酒的酿造法。
建和十一年,皇帝姜焱年满二十,天子生辰过后,上书请求陛下亲政的折子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
洛州,百花镇。
日头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