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家没别的挣钱路子,一家人就在地里挣工分,一年到头紧巴巴,能有几个钱,更别提还钱了,到头来还不是指望着她手里宋渊的工资和津贴。

甭管老太太费多少口水,柳暄红巍然不动,吸溜吃汤。

她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宋老太太气得摔筷子。

乖乖听话的小媳妇骤然倔起来,反了天了。

宋大嫂暗道不好,清了清嗓子打圆场:“娘,您消消气,三弟妹啊,你是不是手头不凑紧?没事儿,四弟对象处的急,家里没准备好给他结婚的钱,我和你大哥他们又没用,帮不上什么忙,娘想着你手里宽裕,借两百办个喜事儿,你不凑手的话,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也是一样的,你别往心里去。”

宋大嫂是个苦命人,她和宋老太太是远房亲戚,平时有什么得罪人的活儿都她说,平日里勤勤恳恳劳作,手里的确没钱,柳暄红愿意给她面子,顺着她的台阶下:“大嫂说的,我何尝不晓得,但是我手头是真没钱了。”

这话一出,老宋家的人齐齐抬头看向她,目光如炬。

柳暄红就是他们的钱袋子,柳暄红说没钱,那是大事。

宋老太太也不气了,急忙拉着她的胳膊问:“还剩多少?怎么就没钱了?”

她倒没埋怨柳暄红乱花钱,毕竟三房就在她眼皮子底下,屋里多出一根线她都晓得,而当初宋老太太愿意让老三媳妇管钱,也是瞧中她的软糯性子,压根不会乱花。

事实上三房一直过的清苦,不过正如柳暄红所想的那样,宋家人一有什么事儿就找三房借钱,柳暄红软弱,说借就借,几年下来,三房还剩多少存款,宋老太太心里也没底儿。

柳暄红叹了口气,故意往少了说:“我手里头也只有五十了。”

“这么少!”

宋家人倒吸一口气。

五十块,家里光景好,没大事的时候还好,然而宋老四要娶媳妇,尽管如今日子艰难,公家说娶妻不能有彩礼,但是谁家乐意白养一闺女送人,结婚嫁娶就算是整个屋子,买条新被新盆新衣裳什么的,至少也要花两三百。

再者,宋老太太生了四个儿子俩闺女,再加上儿女结婚生孙辈,一大家子好几十口人,粮食压根不够吃的,每月光是买粮就需要二十块。

宋二嫂直接道:“娘,您要不要让老四再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