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的吗?”阿双有点动摇,手指头绞在一处半天,才道:“他叫做庄恒,庄严的庄,恒久的恒。”
寻月棠点头,当即又重新裁过了一张红纸,将庄恒的名字添了上去,“好啦。”
“月棠,我们这样做,”阿双看了红纸上面明晃晃的俩二字名字,只觉戳眼,“真的不会亏本吗?”
“你看这里,”寻月棠指着一句话的中间,狡黠一笑,“我并没有说明这免费的期限是多少,若是实在是入不敷出了,就提前通知大家,活动即将结束,请大家抓紧来吃,到时间就撤掉布告去。”
阿双拍了拍胸口,“这就好这就好。”
寻味小筑并不做朝食,第二日上午就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寻月棠在宣传上花了不少钱,请了舞狮队、放了千响红鞭炮、包下整柱的糖葫芦分给小童,让他们叫唱着宣传食店的打油诗在街巷里乱跑。
店面并不大,三个单独辟出来的雅间,大堂还有十桌。午时不到店里已有了五六桌客人,这个上客率算是很不错了。
不管是寻月棠,还是阿双等人,都已经非常满意。
午时过后便不再上客,寻月棠摘了围裙从后厨进到前堂,挨桌去询问客人的用餐体验:是否合口味?咸淡掌握如何?有无其他建议?问完认认真真记录下来,还又额外送一份透花糍。
这透花糍名字雅,模样更俏,本是唐代的宫廷御品,后来才渐渐传入寻常百姓家,可这个朝代还不曾见过。
做法不难却讲究个技术,将灵沙臛(其实也就是豆沙)塑成花型,用糯米捶打成的糍糕包住,这般做出来,半透明的糕体上就会隐隐透出内里豆沙的嫣红花样,故名“透花糍”。
这透花糍一到各个食客的手上,便得了一致的好评,“这样好的模样,咱们倒不舍得下嘴了。”
说是这样说,仍是有几人当场便尝了这花糕,外皮软糯耐嚼,泛着糯米的清香,内里豆沙绵软香甜,糖味却不浓,不至于遮去豆香味,外皮与内馅迥然的口感又使这点心更诱人了些。
尤其得知本店的大厨是个妙龄小娘子,大家称奇的同时,纷纷表示,以后定多带亲朋前来捧场。
寻月棠自是笑着福礼道谢。
客人吃得差不多,寻月棠几人便端了饭出来,守着靠近厨房的桌子一同用晌食,刚坐下没多久,便有个小厮进了门。
阿双先看见,撂下碗就迎了上去,“小哥,主人可点好了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