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造纸大成

还政于朝之归魏 楼顶 1572 字 2022-10-03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早在黄初元年,朝廷刚刚下发兴学诏令的时候,二人便有所警觉。于是在一起商议着,要相伴改良纸张了,就是为了应付日后所要发生的事情。

只是可惜那太中大夫韩公至,终究年事已高,尤其是汉刀的改良,已经彻底耗尽了这位老人的心血。于是,在兴学令刚刚下发后不久就去世了,如今只剩下了曹植一人苦苦支撑。

也正是因为如此,江陵王曹植今年才堪堪四十余岁,虽是曹氏三兄弟中年龄最小的,可是看起来却是面容最为憔悴苍老的。经过这两三年的艰苦熬战,他的两鬓竟然有了些许斑白。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纸张改良一事上,今时今日已然功成。

如今各州的国学馆都已相继完成,对于书籍纸张的需求也在日益加大,即便此时纸张改良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但是也需要时间投入实践才成。

而韩公至老先生早有先见之明,在当初在改良纸张的同时,曹植和韩公至二人便已经联名上书,请求朝廷放宽对商贾的限制,以解决这燃眉之急。

因此在这几年里,中原和南方各州,便相继出现了很多商家,同样造纸坊也就多了起来。也算是暂时延缓了,纸张对市场的急切需求。

也正如当初他们所预料的,朝廷放宽了对商贾的重税围困之后。民间的商事也逐渐的活跃了起来,商贾们都愿意藏货于市,一时间整个中原和南方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状态。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

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奸商趁机敛财。不过帝国初建,又刚刚推行了九品官人法,朝廷和各州郡的吏治还算澄清。所以,没过多久,那些不法商人都被绳之以法了,市场大的形态还是往好的方面发展的。

当初在朝堂之上反对曹植这项陈策的人,如今才发现原来曹植的重赏之法才是对的。而少府辛毗和大司农赵俨,这两位当初反对声音最大的人,如今却成了这一良策,最忠实的拥护者。并且在对于商贾一事之上,最为上心。

当然事实证明他们做的也没错,不仅仅是纸张急需一事上得到了缓解,更重要的是,朝廷的赋税在这两年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这样朝廷也就可以,从国库中拿出更多的钱财,去恢复北方各州的发展,以及做其它的事情了。

不过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治标不治本。真正想要彻底解决纸张的需求,最终还是需要用改良纸张这一方法,将其得到彻底解决的。

韩公至离世之后,曹植便一直在按照他所说的方法,在进行纸张改良上的实验,可刚刚有所苗头,便备突如其来的公孙渊叛乱给打断了。最终被迫北上,前往洛阳,与丞相钟繇一起,辅助太子曹睿镇守帝都。

去年中秋节过后,才堪堪从洛阳返回了荆州江陵城。重新研制这纸张改良。春去秋来,如今又过去一个整年了。

这期间,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再失败之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时至今日曹植在这纸张之上,终于功成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江陵王曹植最终以两鬓斑白的代价,换来了造纸术上的跨时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