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刚想要说些什么,就被韩公至打断了,“将来一旦书籍、纸张的用量增加,现在的造纸坊绝对不够。因此老夫建议,不仅仅是我荆州,扬州、徐州、益州等地,也必须得增加造纸坊才是。除了官府的造纸坊,也要鼓励民间的商人加入进来。商人好利,州府可以给与一部分的税赋上的减免,给他们一些甜头,日后在慢慢的改过来便是。这个就需要公子与老夫一道,向陛下和朝廷进言了。只是这件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会让陛下为难啊。”
曹植闻言略微思索一番之后,笃定的说道,“公至老先生此言甚有道理,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植,自会亲自上书,向陛下谏言此事,想必陛下最后一定会应允的。”
在各州各郡兴修校馆的同时,没有人会想到。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韩公至却已经,为天下读书的学子们想到下一步了。
而这已然是两个月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了。
此时的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韩公至,早已经投入到纸张改良的事情中去了。
多年之后,当天下百姓,人人都可以用得起纸张写字的时候,都不会忘了,曾经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和一个才高八斗的藩王,为了能让他们用得起纸,几乎耗尽了心血。
洛阳朝会,大殿之上。
大魏皇帝曹丕高高的坐在龙椅之上,正春风满面的看着眼前的一份奏报,而且眼中的笑意越来明显。
少时,待曹丕看完之后,朗声说道,“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韩公至,此时正在荆州改良蔡侯纸。而且这份邸报里说道,待太学、国子学和各郡县校馆将来建成之时,整个天下必然会出现‘洛阳纸贵’的景象。因此,这二人才会未雨绸缪,提前改良纸张,想把造纸的工艺简化一些,并把成本压下去,让天下人人都能用得起那一道道白纸。”
曹丕此话一出,整个大殿之内顿时哗然。
“江陵王不愧‘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健独占八斗’之盛名啊。”
“还有那韩公至大人,今年都已经是七十五岁的高龄了,却还在为我大魏国如此操劳啊。”
“是啊,水排、铁马凳、苗刀、陌刀,这哪一件出世,都是我大魏的幸事。可谁能想到,短短五年之间,这巧夺天工之物,竟然全部出现了,又怎能不让人惊叹啊。”
“刘大人,所言有理,有此等忠臣良将、能人异士,实乃我大魏之福啊。”
看着殿内嘈杂一片,曹丕并没有刻意阻拦,而是笑眯眯的看着众臣们,因为他们所夸赞的能为天下先之人,乃是自己的亲弟弟。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