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曹植没有回话,韩公至随之说道,“难道公子想让我老头子,就这样在大街上跟您讲话,连府门都不愿意让进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嘛?”
曹植见状,也并没有再矫情的说些什么,而是对着韩公至深深一躬道,“植,在此多谢老先生了,先生请随我来。”
画面一转,曹植和韩公至已经来到了荆州州牧府。
只见那韩公至也不啰嗦,直接看门见山的说道,“朝廷下发诏令,要兴学见馆。这要想兴学,笔墨纸砚自然,必不可少。毛笔、砚台相对还好,这纸张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讲,并不是一件便宜的物件。想必公子今日找寻老夫,也是为了此事吧?”
曹植见话题已开,也就不再扭捏,“老先生果然慧眼如炬。今日植前往拜访老先生,确实是为了此事。现如今,我大魏朝所用的纸张,多是蔡侯纸。可是蔡侯纸的原料,乃是树皮、麻头、破布、鱼网,而且工艺比较繁琐,于当下而言或许还好,可日后必然供不应求,不能满足于兴学之所用啊。植,欲改良蔡侯纸,可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下手,因此才想着让老先生为我解惑。”
韩公至闻言,不自觉的点点头,随即滔滔不绝的说起来了“不瞒公子,其实老夫也没有太多的头绪。不过以老夫看来,世间万事万物,万变不离其宗,这造纸自然也是一样。
如今的蔡侯纸的制作工艺,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原料分离,打浆,抄造,干燥这四步罢了。
可说难啊也难,首先,要先将树皮、麻头和破布这些原材料切碎,放到清水里浸泡上个四五日;其次,用一木盆将其中的大的杂质,清洗摘除;接着,再将这些原料浸泡在石灰水当中,两日左右;然后,再将这些浊料倒进镬[huo]中(专门造纸的一种蒸煮类的器具)进行蒸煮,也需要四五日才行;再然后,将这些作料进行舂[g]凿磨碎,做成纸浆;接下来,将这些纸浆再次放入清水中浸泡,搅拌均匀做成浆液;再然后,用篾席把那浆液捞起,使纸浆在那篾席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再接着,就是晒纸了,一般也需四五日才可;最后,将做好的纸张从篾席上揭下来,切割整齐只有,便就是我等所用的成熟的纸张了。
这每道工序都要耗时数天,即便是一个成熟的造纸工匠,整个流程下来,也得小两个月才行。
老夫以为,这改良纸张啊,跟昔日你我一起改良刀剑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多试验,多试错。首先要在原料和佐料上改良,然后再考虑工序的问题。大汉初创之时,纸张的原料多为蚕茧,过了百余年后,蔡侯才将其树皮、破布之类的东西添加进去,经过多次实验,才成功的。
这荆、扬二州多产青竹、稻谷,中原、雍凉之地盛产小麦、谷黍,益州之地多有桑树。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将这些竹皮、稻谷杆、小麦杆、桑树皮等,都拿来试一试。尤其是那稻谷杆、小麦秆,每年田里最不缺的就是这些。还有那竹子,两三个月就可以长出好些,我们完全不必担心用料的问题。
其次,就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验了。老夫觉得,这改良纸张少则需要一两年,多则需要三四年啊。还希望这纸张做好的那一天,公子能够到老夫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坟上烧上那么几张,也好让老夫知道你我的辛苦没有白费啊,哈哈”
听着听着,曹植就不自觉的红了眼眶,反观韩公至,对此却没有太多的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