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 4 章

在李晔看来,如今在位的官家,即日后的仁宗,不管真实历史还是演义里,都算不上是个英明果决的君王,却绝对是个能虚怀纳谏,体谅百姓的仁君。但这位仁君跟大宋历代君王一样,都十分崇信道教。

仁宗身体很差,膝下又子嗣单薄还十分好色,宫里太医治不好他,所以他近些年越来越将身体健康与子嗣传承的希望都放在虚无缥缈的求神拜仙上。至于佛教么,在宋朝却是没那么大市场,至少在皇家,是更偏向道家的。

毕竟佛讲来世讲苦海超度。都当皇帝了,还能苦海沉浮不成。皇家贵人们求的都是延续今生富贵,长长久久活下去,才不会羡慕什么来世投个好胎呢,再投还能比现在投的更好?

总而言之,仁宗崇信道士,就给了这些道士的机会,从他那儿弄了不少名贵药材去炼丹制药。去年宫里杨太妃险死吃丹药活了之后,仁宗就更将献丹的金灵观陆道人奉为仙人降世,连带后宫两位太妃乃至曹皇后庞贵妃等都追捧起来。

实际么,根据当时随着雍国公一起入宫探病的李晔看来,那陆道人武功不弱,他应当是用内气冒险打散了杨太妃脑部的瘀血,才将人救回来的。要他上,其实也行。

看路平安和巴嬷嬷还有院子里其它奴仆们一提起陆道人都是一脸崇拜,活脱脱脑残粉的模样。李晔一瞬间有点怀疑自己心心念念造玻璃镜子,走工科道路是不是不值得。

毕竟这个世界真有武功啊,武功真能干成很多事儿啊,他恰好武功很好,天赋更不错。再练个几年,搞不好就是天下第一,能做的事儿可比陆道人多多了。到时候他就也去做道士,这朝代做道士的禁忌不多,名人没事去做几天道士都是常事儿,身份还高,想清闲了就说闭关,想挣钱就画几道符配点药,随随便便卖个几千两银子,还得达官贵人捧着来送,不香吗?

李晔心思一动,问巴嬷嬷,“这灵丹,是宫里官家赏的?”

“是。还是咱们国公亲自入宫去求,又有皇后娘娘帮忙说话,官家才肯给的。毕竟宫里小皇子身子不好。药,官家总是想给亲儿子留着的。听说宫里小皇子的生母朱才人,为这个还跟抚育小皇子的杨德妃狠狠闹了一场,说杨德妃不肯尽心。”

这时候呢,百姓对皇家固然也有畏惧敬仰,但或因大宋得位不正,一门心思防着武将,着意拉拢民心因此治下宽仁的缘故。加上又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在,老百姓说起皇家的事儿来,还真不是多么诚惶诚恐,比较起来,他们反而更怕身边的恶人。因此宫里的消息,总是在民间禁之不绝,尤其汴京百姓,素爱八卦,头天官家去后宫哪个美人那儿多睡几个时辰,朝堂又被哪个大臣喷了满脸唾沫,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所以巴嬷嬷怕曹县君,说到官家和皇后,反而镇定自若多了,还加上自己的八卦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