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小吏被罢免官职徒三年,补救的文书迅速发往江南,相关人员该敲打的敲打,该罚的罚,一切悄无声息地都被解决。

裴相一派自然不肯,御史台连连上书斥责户部,还有言辞激烈些的,直指崔家国器私用,在户部一家独大,也有人职责崔演欺上瞒下,崔家嫡系上下勾连沆瀣一气,扰乱朝纲。

江南税赋一案被旧事重提,世家同寒门争来斗去毫无体面,民间也是流言纷乱,议论纷纷。

关于两个胡人的去向,从前“叛臣谋刺,使臣高义救驾”的说法已经过时,原来谋刺一说不过是粉饰真相的晃眼,使臣之死其实另有隐情,他分明是被人给谋害的。

关于这谋害的真相也有两种说法:一则是使臣被杀,其实是因为在接风宴上言语不敬,冲撞皇后,令皇后心生不满。皇后一向睚眦必报,便密谋于中秋宴上骗杀使臣,至于那个上了海捕文书的降臣,则是受皇后命令诱骗使臣入宫,又亲眼目睹同族惨死,大受打击之下匆忙逃离皇宫。至于朝廷广搜他的踪迹,其实是皇后想要灭口;

二则是莫乎珞珈与皇后早有私情,先前皇帝之所以要与皇后分居两地,正是因为对皇后的内帷私事生疑,又碍于颜面不肯声张,于是只能退居行宫。前些日子皇后突生重病,皇帝念及旧情回京一趟,不但治好了皇后,还知道皇后断了从前诸事,一心同他恢复情分。皇帝心软之下与皇后和好,但终究免不了触景生情,皇后心中有愧,便也随同皇帝迁往九成山行宫,意欲抛下旧事,重新开始。

然而那个情夫却不愿意了,降臣莫乎珞珈追到行宫来想要给个说法,皇后旧情亦生,两人便相约与行宫花园内私会。此事被宫人撞破,传到皇帝耳朵里,但宫人只看清私会之人是皇后和一个胡人,皇帝便以为那个奸夫是使臣时苏胡息。

先前不知道奸夫是谁,皇帝尚且可以忍耐,如今时苏胡息就在眼前,皇帝如何能忍?于是密令将时苏胡息引入宫杀之。皇后听到消息,连忙递信让莫乎珞珈逃走,没想到这样反倒暴露了莫乎珞珈。

于是使臣无辜替死,莫乎珞珈虽然逃离在外但也难免全境追捕,皇帝为了面子生生忍耐下来,皇后也有意示好,是以二人在中秋节宴后,又出幸国丈别苑,以示恩宠。

孟海解决完手头事情,入宫拜会澹台雁时便将最近流言都说与她听,澹台雁听了之后简直是哭笑不得。

“……一会儿是杀人如麻的恶妇,一会儿是倾国倾城的妖妇,我怎么不知道我这么厉害呢?”澹台雁鼓着脸,又不忿起来,“事情明明是陛下做的,脏水却都往我身上泼!”

孟海也看不明白这怒气怎么就归到褚霖身上,见澹台雁随手把绣绷扔到一边,恨恨地捶床,孟海只能默默地把椅子往后挪了挪。

澹台雁泄愤完毕,将无辜的被褥尽数扔到一边,又问孟海究竟是哪种流言传得更广。

孟海挠了挠脸:“嗯……”

想也知道,前者较于其他说法更加简单,易于传播,且更贴近现实,是以能取信不少人。然而后者虽说更复杂,但涉及宫帷秘事更有趣味,且能同先前帝后两地而居的怪事联通起来,传播得倒比前者更广些,几乎被普罗大众奉为圭臬。

澹台雁的名声是不能再坏了,一个女人私德有亏,即便尊如皇后又如何,照样该受千夫所指,受万人辱骂,而那些指责她辱骂她的人,有时也并不在乎这些传闻是真是假。

崔氏此计简单却有效,毕竟要想毁掉一个女人,实在太容易了。

澹台雁身在重重深宫之中,那些唾沫星子暂且喷不到她身上来,可她还是抱着腿缩成一团,泪盈于睫,小脸一片凄苦。

往常也不是没有人在外头风言风语,还有更多人当着面阴阳怪气地讽刺澹台雁,失忆之前她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失忆之后……澹台雁甚至自己给自己写话本儿呢!孟海只当个趣事儿说给她听,可没想过会惹她哭。

“娘娘,那什么,这些人就是看你不顺眼又没法打你,这才使些阴损招数呢……”孟海挠了挠脸又挠了挠耳朵,把自己给搓得通红,“……对了,外头也有说陛下的……”

澹台雁带着些鼻音问她:“外头说陛下什么?”

“就是……”孟海绞尽脑汁想着,“就是说,陛下其实是岭南的妖邪所化,每至中秋就要化成妖邪吃人。使臣在节宴时迷了路,正巧被饿着肚子的陛下瞧见,就被一口吞了,连骨头都没剩下。”

这都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澹台雁破涕为笑,紧接着又蹙眉瞪她:“谁会这样胡编乱造,这是你方才自己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