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说着把李凌州硬按在这里,一干金吾卫脚底抹油,溜得飞快。谁都不愿正旦待在沈阎罗身旁,触一整年的霉头,多晦气。

李凌州有苦说不出。

沈砚则道:“李小将军。”

李凌州僵了一瞬,转头慢慢道:“沈指挥使,什么事?”

沈砚眼睛盯着闫刑辞与汪重尧二人,随口对李凌州找话道:“誉山关守将收复了锦城、觉华县,不知何时能收复大凌小凌和大宁城。”

李凌州想了想,道:“寒冬不利于鞑靼骑兵,如果三月前能一鼓作气,大凌小凌和大宁收复不在话下。当时关外虽惨败,但有近百万关外人口仍在抵挡,各地起义军连绵不断,与关内应和。钱瞬上任之前,留在誉山关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宣将军,他若还在誉山关,三月前大约能收复。若是收复不了,那……最少要等到今年冬。”

沈砚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李凌州的猜测与自己关外情报网传来的不差分毫,她道:“若是冀王在关外呢?”

李凌州:“一月可收复。鞑靼骑兵虽强悍,但人口稀少,依托关内的粮饷,护住重镇不失粮,耗也能耗死鞑靼。冀王作战经验丰富,如果他在,收复关外不是难事。”

沈砚:“如果你在关外呢?”

李凌州闭嘴了。

他警惕地看向沈砚,极力想装出一副镇定样子,可脸上那种“糟糕,我怎么会和这人说这些”的震惊表情依旧隐约浮现。

沉默片刻,李凌州换上一副四平八稳的态度,含含糊糊道:“这要看多种因素,天气、人口、粮饷、地方人数、环境、位置……说不准。”

沈砚失笑,她道:“我是真心实意,希望李小将军能收复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