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插花、字画,一样不少。

这种浓厚的日式‘小家碧玉’的清新风,少了普通国风的厚重、典雅,多了一点随意、清淡。

不得不说,种花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是被脚盆鸡那边拿捏的死死的。

茶水,是店员现磨的抹茶。

苦是真的苦,但作为茶水去品鉴的话,也算是可圈可点。

有一点青涩,有一点回甜。

李子千与墨楠北喝了一口后,两人脸上均浮现出了微妙的表情。

请恕他们是个俗人,理解不了这种苦涩,墨楠北毫不犹豫的问服务员要了杯牛奶后,把这茶水混合了进去。

喝着自己调制过的,带有抹茶味的牛奶,墨楠北脸上的表情好看了许多。

不过喝着抹茶,又想到了自己先前关于非遗的调笑联想,她忽然间想起来了之前看到过一篇关于抹茶的文章。

理论上来说,抹茶是一种工艺特殊的绿茶。

以前,它的名字叫末茶。

隋唐时期,种花家就开始流行蒸青绿茶,制作方法与今日如出一辙;这种茶叶干燥后需压制成型,饮用前研碎成粉末。

宋代,末茶文化达到空前鼎盛。

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详细记载了末茶的制造方法:

将新鲜茶叶当天蒸煮,再研磨成半固态的茶膏,进而压制成固定形状,烘焙脱水后储存,便是“片茶”。

将片茶以复杂工艺制作成的“团茶”,还能加入各种香料、涂上金银重彩,名曰“龙凤团”,据说价值连城。

无论是片茶还是团茶,饮用前都需要以茶磨,快速碾成末茶,用滚水冲开并搅拌成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