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来一点,不要客气。”

到底还是没能拒绝下来,老板给他们一人片了一块,自己也拿起一片嚼了起来。

片下的火腿薄如白纸,微微弯起的弧度像一艘小舟,光线透过其中,红白分明,颜色漂亮极了。

再放到嘴里轻嚼,咸香四溢,肉质顺着纹理被牙齿磨开,还带着微微的回甜,尝起来有着说不出的鲜。

不愧是闻名已久的金华火腿。

姜宁之前也准备自己做的,但要想做成一个好的火腿极其讲究,低温腌制、中温脱水,高温发酵。

金华那里的地势和气候都极其符合,而京畿偏北,四季不够分明,温度做不到这样递进,所以只能腌一般的腿肉。

“姜老板,我家的火腿如何?”

这个老板虽不常去姜宁店里吃,但他爱让自己伙计带东西回来,这一来二去也被姜宁的厨艺折服了。

她是个有些真功夫的厨子,能得到她的认可自己心里也高兴。

“好吃。”

这是真话,姜宁即便在现代也很少吃到这样鲜美的火腿。

“盐上得很好,肉质细嫩,瘦肉间的油脂也含在里面,回甘很香。”

上盐是做火腿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盐多了不鲜,还不容易出甜味,盐少了不能防腐,肉会臭。

只有恰到好处的盐分才能让这火腿本身的味道得到最大的发挥。

老工艺做出的火腿就是肉嫩、咸鲜、味也甜,要想好吃就非常看中上盐师傅的手艺,就连姜宁自己都不太能把握住。

上盐难把握,再加上自然脱水和发酵很依赖天气,并不是每一块腌出的火腿都能成为上佳的金华火腿。

现代的火腿为了量产都在室内恒温恒湿控制,但味道终归差了一些,姜宁长这么大很少吃到这么正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