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似是边在思索边慢慢将自己所思所想说出来,抱着手臂,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自己的胳膊,顿了顿才又说道:“那是因为我们有很多除去这些东西以外更珍贵的东西,是的,很多。这些东西有些相似却又不太一样,但都不可缺少。是我们的经史子集,诗书礼仪,是文人墨客钟爱的琴棋书画,也是每一个汉人对于血缘和家族的重视。”
“我昨天问牧仁,你们北狄人有墓地吗?他说没有,北狄人有明葬荒野的习俗,人死是凶兆,要由牛车拉去荒无人烟的旷野就地长眠,而你们对于逝者的忌日、冥诞也不太重视,没有繁复的祭祀礼俗,就连汗王贵族也是如此。因而,你们也就更不会有祠堂有族谱,数代以后,也许你们就会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先祖都有谁。正因为汉人有家族的观念,也就对家族乃至于家族赖以生存的国家有更深的感情,谁进犯了我们的家我们就会把他们赶出去。”
“同样的,跳脱家族之外,我们的经史子集,诗书礼仪,琴棋书画又教会我们要去背负更多的责任,我们以自己的先祖为荣,也以写出流芳百世的诗词的文人和孔孟老庄孙武韩非等先贤们为傲,我们循着他们的足迹上下求索,繁衍绵延,让每一个汉人在家族之外也可以有一种非常广泛的归属,在被人欺压时可以不断反击,有人说那是汉人的气节,但我觉得,或许那是一种归属才最恰当。”
“归属……”扎布苏咀嚼着这个词,像是又想明白了一些事,眼里闪烁着惊喜的微光,“我们北狄人从小认为自己的归属是天地,因而我们的名字往往是江河湖海,日月山川,我们似乎没有姓氏的概念。但你们汉人每个人都有姓氏,最下层的平民也是如此,父母给他们取名也往往寄予很深的寓意,或是振兴家族,光宗耀祖,或是经世济民,造福百姓,如此一来,汉人的归属从出生起就是家族乃至于整个国家,也无怪乎会有更多的责任想去承担,会有你们说的气节。”
“嗯。”谢如琢倒是十分享受和扎布苏的对谈,扎布苏悟性很高,懂得也很多,没有任何交流上的障碍,“再回到你说向伊勒德推崇儒家和法家,你是认为现在的大虞是在沿用儒家和法家的东西?”
“也不全是,但诚然你们用来维系整个国家的运作最根本的东西离不开儒家和法家,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法家的法度。”扎布苏道,“如陛下所说,儒家让你们人人知道自己该在怎么样的位置上做什么样的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能越界,从而在内在上让国家安定有序。而法家的法度从外力上稳固这样的安定有序,越界者会受到惩罚,是震慑也是警示。”
谢如琢歪了下头,笑道:“四王子确实走过很多地方,读过很多书,也思考过很多事情。不过有个问题不知道四王子是否有所意会,现在的儒家已经不是孔孟的儒家,法家也不是韩非荀子的法家。后世常怀念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但其实我觉得现在也并非是真正的独尊儒术,只有一家之言。”
“相反,每一位皇帝,大多数臣子在他们的一生中,会读韩非荀子,会读老庄,也会读鬼谷子孙子,其中不乏对这些先贤大加赞赏的人,民间百姓会拜孔夫子,会拜释迦牟尼,还会拜老子。作为皇帝,我不想承认自己只允许儒家存在,只愿意推崇儒家。我曾经还想过,也许汉人可以繁衍绵延至今,包容也是一个原因,我们尊重各种古老和新奇的事物留存。”
“而事实上儒家和法家在后世已经逐渐融合,你现在看到的儒家有法家的东西,我们的儒生都会修习律法,并且推崇律法,法家也包含了儒家的东西,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很多都用律法的方式确立下来,一起成为治国平天下的利器。我们已经背离了孔孟韩非荀子的初衷,但似乎也不是坏事,至少我们汉人确实就这样绵延传承下来了,还能有条有理地治理好疆域广阔的国家。”
扎布苏也学着谢如琢长呼一口气,语气轻松随性:“所以我现在的想法要是被父汗知道了,能打死我。因为我不想再和你们汉人打仗了,我觉得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我现在已经觉得这是一件徒劳无功的事。”
“怎么?你认为你们永远不能打败汉人?”谢如琢好整以暇看他一眼,“那我反而不能苟同,因为我觉得是你们方法不对。”
扎布苏虚心求教:“哦?请陛下赐教。”
“你们征服一个部族,用最简单的方法安置他们的百姓,杀或掳掠为奴隶,曾经你们对汉人也是这样。但也许你们已经意识到了,一个繁衍长久的部族一般来说人是杀不完的,成为奴隶也有积蓄力量还击的一天。”谢如琢眼里有点点笑意,语气却很平淡,“如果有一天我彻底征服了你们北狄,别介意,只是如果。如果有那一天,我不会杀你们的百姓,也不会让他们做奴隶,我会教他们说汉话,学汉人的文字,学汉人的诗书礼仪,让我们的仁义礼智信和法度也存在于北狄的每一个角落。我敢保证,你们的下一代子民就不会对北狄这个国家有什么感情了,再过一代两代三代,你们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是汉人,北狄这个名字会彻底从世上被抹去,不复存在。”
他看扎布苏已经有点目瞪口呆,嘴角不禁勾起一个狡黠的笑,续道:“所以我才说是你们方法不对,靠蛮力的征服永远是最不聪明的方法,如果当初入主中原的燕朝皇帝有本事让所有汉人都学你们北狄语,学北狄的文字,让你们北狄的习俗规矩存在于中原每一个角落,一百年后,也就不会有大虞了,汉人或许也将不复存在,天下都是你们北狄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