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兀良哈部北边的山丘,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兀良哈部,布尔阁错落有致,生机勃勃的草原上牛羊成群,骏马在河边饮水,再望得远一点,可以看见邻近的部落,相距都不算远,铺满延展了大小月山之间的整个草原,回头远看,查干河湍急的水流隐约可见,如白色的玉带横穿过青绿色的原野。
扎布苏看谢如琢神态惬意,问道:“陛下还挺喜欢这里?”
一大早谢如琢就受扎布苏邀请,说要带他在兀良哈部四处逛一逛,顺便把昨天没解决的事解决了,而沈辞说想去军营看看,扎布苏允准了,于是谢如琢只能独自陪着扎布苏在山丘上看他自己家。
“确实很美。”谢如琢赞了一句,但马上又说,“就是菜不怎么样,再次善意提醒你们,多吃素菜。”
扎布苏已经被他念叨了好几遍了,无奈道:“不是都说了很多菜种不了。”
“所以你还是得跟朕和睦相处,你们没有的东西我们有啊。”谢如琢拍拍他的肩,“而且朕看过了,你们这里春夏温度跟绥坊差距不大,还是能种很多菜的,应该只是你们不善农耕,以至于总是种不活,以后朕可以让人教你们种。”
扎布苏目光悠远,落在虚空之中,说道:“我十四岁的时候第一次到大虞,看到书里才有的千亩良田,我很震撼。北原连绵不绝的草原是造物的力量,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但你们的良田完全是人力一点一点种出来的,我还在田埂上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水车,看到了铁犁,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耕种。那时候的我觉得你们汉人很厉害。”
“虽然我很开心你这样夸我们汉人,但我还是要说,聪明的不是我们汉人,是我们的祖先,也是你们的祖先。”谢如琢换了更随意的自称,将这场交谈变作了朋友间的交谈,“种五谷桑麻,用铁犁牛耕,这都是我们先祖的智慧,现在的我们只是延续了这样的智慧。大虞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农耕,很多地方的土地比北原更为贫瘠,但当地的百姓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是种粮食还是放牧,这本没有优劣之分,让我们汉人放牧狩猎,我们同样也比不过你们,而事实上我们也会羡慕你们有数不尽的良马,人人都会骑马射箭。”
“这个问题我在第二次去大虞后也想通了,于是我开始思考我曾经问过我母亲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北狄人会在百年前败给汉人。”扎布苏看谢如琢正专注地看着兀良哈部的男女老少各自忙碌,随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转而问道:“陛下觉得这里和大虞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谢如琢直言道:“缺少一种明确的规矩和法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系靠的是最原始的来往。”他怕自己说得不够清楚,想了想又道,“在我们大虞,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固定的族群之中,在这个族群里每个人对自己的位置和责任有清晰的认识。这样的族群有时是以血缘建立起的家族,有时是因某种身份而拥有的阶层,比如文官们有自己的族群,商人们有自己的族群,农民们也有自己的族群,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在这个族群里做什么,进而知道自己在整个大的国家里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守应有的规矩,不会轻易去做越界的事,整个国家也就总体而言处于安定有序的局面。”
草原上似乎随时都有风,但近日都没有风沙,风拂面而来是舒适清爽的感觉,轻柔地吹起谢如琢的长发,凌乱飞舞的头发却也自有一番美感,他随意拨了拨沾到眼睛上的头发,就任由清风徐来,一双桃花眼甚至还慵懒地眯了一下。
扎布苏的神色也是松快舒怀的,默了少顷,道:“北狄人入主中原时,燕朝的很多东西都在学你们汉人,但学得很别扭,一边看不起一边又被迫无奈地学,最后自然是学成了四不像。我平时也会偷偷溜到北边胡和鲁的地盘去看看他们的朝廷,确实不怎么样,朝廷的形制照搬的你们汉人,官职都差不多,但大家的做派还是草原上的做派。我看了很多年汉人的经史子集,也曾向父汗和重臣们推崇儒家和法家,但是他们显然不感兴趣。”
谢如琢也沉默了一会,而后问道:“那你觉得能在中原繁衍绵延千年之久,是因为什么?其实你要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解决了。”
“我今天来找陛下,就是想听陛下说的。”扎布苏笑了笑,“这个问题我心里有答案,但想听陛下怎么说。”
谢如琢给他一个“好吧”的眼神,呼出一口舒畅的气,也不吝深谈这个话题,道:“中原沃土千里,城池上万,汉人能在大多数时候做这里的主人,不是因为我们会种粮食,年年五谷丰登,稻米满仓,会做生意,商贾云集,赚得盆满钵满,也不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运作井然有序的朝廷,有科考有各种各样完备的官职,拥有最有能力的一批人在治理这个国家,更不是因为我们会打仗,有能征善战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