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秀秀心里还有个隐忧,就是担心圆圆哪天突然消失,到时候想起自己没怎么陪在她身边定会遗憾自责。她没法用“圆圆还会回来”这样的理由安慰自己。

就算再生一个,不同家庭环境教出来的那个孩子也不是圆圆了。

这样想,米秀秀叹息一声,略有几分失落:“如果咱们家在城里就好了。”

“会的,总有一天咱们能搬进城。”郗孟嘉说。

米秀秀侧首看他,他眸光专注坚定,似乎不是随口安慰的戏言。被这样炙热充满对未来的希望的眼神看着,她也热血澎湃,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期盼。

“那咱们一起努力。”

合安大队很好,这里是她的家,她很喜欢。

但心里某个角落,某个时刻也会生出对大城市的渴望。

不是渴望它的繁华,她其实不那么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只是忍不住去想如果自己能踏上更好的平台,是不是就能为圆圆创造更好的环境。

这些念头根本不受控制,恐怕只有养了孩子的人才能明白这种情绪。

在这方面,郗孟嘉想得与她差不多。

甚至因为个人的成长经历,他深深体会过家人的忽视和偏心带来的痛苦,他对“幸福家庭”的执着比米秀秀更甚。

“不用两趟,月中你回来,月底我带圆圆到市里看你。”

“多到大学里走一走,没准圆圆就爱上学习了。”

米秀秀眼睛一亮:“对哦。”

“要不咋说孟母三迁呢,你提醒我了,环境对小孩的爱好培养是很重要的。听说城里有育红班的,小孩子三四岁就可以送进去学一些简单的算数,镇上虽然没有育红班,但大厂子也有自己的托儿所。咱们公社下面的生产队就不行了,几个大队勉强凑合着弄个地方,随便让孩子念个小学就不错了,六七岁能送去上学都是好的,还是不能让圆圆玩到六七岁才学一二三四咏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