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陛下看了她的诗句,就动了对天下所有女子广施皇恩的心思,且正是这样做了,那是怎样的殊荣,难怪乎众多才女对她刮目相看了。
史幽探听着众才女的说辞,只是满脸漠然。她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上官婉儿,她最不喜欢的人,才能却优于她的。一旦入宫,难不了的要和上官婉儿共事。
想起四年前,她十二岁,上官婉儿十六岁。
上官婉儿穿着华丽的宫装站在高台之上,高台之下是三百名忐忑不安的朝中大臣,大臣们每人都作了诗,呈给上官婉儿批读。
上官婉儿看完一首,从高台上扔下一首,纸张如雪片一般,纷纷扬扬的从高台上飘落下来。
最后上官婉儿只留了两首诗,呈给武则天看。
史幽探的父亲本是朝中公认的大博士,但上官婉儿所留的诗中,却没有他的。她的父亲十分羞赧,心中懊恼,一气之下辞了官去。
父亲告诉她,要好好读书习文,帮父亲一洗前耻。
后来父亲只在家中郁郁寡欢,竟然郁闷而终。
因此便恨起了上官婉儿,发愤读书,誓要比下上官婉儿去。
终于有机会和上官婉儿一较高下了,不想却输给了她。
武则天笑着说:“婉儿自幼在宫中,看的书,遇见的人都是你不能相比的,在诗意的深度上强于你,也是理所当然。”
见史幽探满脸的不甘,特赐给了史幽探一纸文书,让她可以在每月的下旬去礼部,见见宫中的人和事涨些学问,而后便传出武则天昭告天下,开设女科的圣旨来。
圣旨里特意指明,是因为看了史幽探的诗句,陛下很是喜欢。
史幽探知道武后爱才,当年骆宾王写了讨伐她的檄文,她都能可惜骆宾王的才能,更何况一个稍逊于上官婉儿的她。
连朝中的大臣都不如上官婉儿,在武则天的心中如此,事实也是如此,史幽探有些心灰意冷了。
听着才女们的说辞,想起前事,越发烦躁,拉了唐闺臣回了尚宫局的小院里。
唐闺臣见史幽探脸色不好,心中纳闷,一般人听见恭维的话,虽然不至于喜形于色,但也不应该是史幽探这幅模样。
心中暗想,难不成她的父亲也被武则天撸了官去。除了这个缘由,再也找不出别的原因,能让史幽探对应试女科如此异样的了。
于是便将父亲中了探花,又被降为秀才,父亲失踪的事情告诉了史幽探。
史幽探果然对唐闺臣更加没有戒备了,女孩子家的心事都开始掏心的说起来,两人的关系愈加亲密。
有了唐闺臣的开解和陪伴,史幽探渐渐的不再嗜睡,作息饮食也都规矩了起来。
两人一同读书习文,遇见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探讨,实在不懂了,史幽探便拿着文书,带唐闺臣去礼部问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是一个温和儒雅的人,每一次都会耐心的给她们讲解,也给她两人留一些题目。
如此半月,明日便是三月初三,部试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