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枕红袖 38

建炎五年的新春,有宋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过得十分恣意尽兴。东京城沉浸在北伐大胜的喜悦里,一扫多年凄清,到处都在搭彩棚,扎彩灯,为上元节做准备。正月初七,开封所有的灯山齐齐点亮,满城火树银花。时隔多年,盛无崖再次看到了那种锦绣辉煌、宛如白昼的盛大场面,一时生出了许多感慨。

韩世忠等人打了太久的仗,难得碰上这样一个什么都不用操心的休沐日,天天和刘光世走马斗鸡,不醉不归。有言官上奏弹劾他们放浪形骸、行止无状,盛无崖眉毛一竖,心想都过年放假了,还不允许人家打游戏熬夜喝快乐水了?上奏弹劾的人是谁啊,赶紧送他去朱雀街与民同乐,大过年的可别天天吹胡子瞪眼了。

对于自己打包带回来的金人宗室,盛无崖也没苛待他们。当然,前提是那些人老老实实不搞事,为降民做好表率。新年到来后,玄女把那批宗室拉去跟赵佶吃喝玩乐了,赵佶有心在金人面前炫耀大宋的物阜民丰,天天领着那群人逛灯会炫美食。

可怜那些长年在混同江放着黑土地长草也不管,天天和“穷山恶水”作斗争的北方人没见过这等场面,直接被赵佶炫傻了,久久回不过神。他们看着汴梁城内外延绵不尽的灯山火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对汉民的生活方式生出了莫名的歆羡。

金人宗室里的适龄姑娘,盛无崖也没忽视,专门安排了相亲大会,让她们和西北军里的儿郎们互相挑,有顺眼的就让天子亲自下旨,风风光光地出嫁。

对于这些金人公主而言,西北军的军士们长得又高又大,前途无量,嫁了不亏。另一方面,盛无崖挑来的这批西北儿郎多是底层寒族出身,能娶到一国公主,他们也很满意。当然,这些公主都是亡了国的,但她们见识多眼界宽啊,父兄在大宋还有爵位,成婚后对他们的仕途只有好处。

在这些公主们的带领下,金人逐步拉开了与汉民互相通婚的序幕。盛无崖对此很满意,心想若一切顺利的话,过不了几代两族的恩怨就能消弭了,再不用担心某些金人遗族到处搞事了。

上元节的灯会从正月初七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十六之后,百官复工,赵佶琢磨着既然太子已经为国尽忠了,他怎么着都得再立一个继承人比较好吧,万一他突然飞升了大宋后继无人怎么办?

自从赵佶流露出立储的意向后,三清宫就变得格外热闹,时不时就有一心向道的皇子公主后妃拜访。若是人数少的话,盛无崖还能跟他们喝喝茶打打太极。可赵佶后宫庞大,光皇子都有三十八个,这么多人,她一天招待一个,一个月都轮不完。

终于,在这年春末,盛无崖离开了三清宫,躲到了她当初跟苏梦枕暂住过的小院子。除了偶尔去雷纯的新学里授课,其它的一律不管。

谷雨那日,当朝两部侍郎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苏梦枕登门,开门见山道:“储君的人选,姑娘有属意的皇子吗?”

盛无崖看了看窗外清净明洁的春雨,带着一股小孩子般的狡黠不怀好意道:“我没啥人选,就希望储君的年龄越小越好。到时候,咱们请诸葛神侯去做太子太师,剩下的太傅太保少傅少保等职,也挑些可靠的人给他包圆了……”

就因为这句话,储君之位落到了赵佶第三十五个儿子的头上。小家伙生于建炎二年,如今不过三岁,姓赵名檀,母亲是正二品昭媛郑媚娘。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赵檀本是宋徽宗被掳到北边的五国城后出生的。北边的日子虽然苦,但丝毫不耽误昏德公当种马,儿子生了一个又一个。

只是,昏德公不苦,他身边的妃妾就苦得冒汁了。郑媚娘等人不仅要日夜操劳挣来一日三餐,还得在那个冷死人不偿命的地方生孩子。

这一世,郑媚娘并没有被掳到北方去。她没什么野心,也不指望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岂料太子之位从天而降,直接砸到了她年仅三岁的幼子头上。郑媚娘得知这个消息后,一脸懵逼,好不容易在宫女内监的呼唤下回过神了,又因为太过高兴而当场厥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