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是那些在漠河上游轰隆隆开建的厂子,那曾经遥远无比,如今仿佛唾手可得的工人职位,和外面的广阔天地。

小宋村是幸运的,早早地因为柳暄红开办作坊,看各家媳妇闺女在厂子上班,获得了丰厚的工资,吃到了第一口螃蟹,察觉到了外界的变化。

以往的经验已经不足够,世事变了,农民不再是孩子们的唯一出路!

贾根民向柳暄红抱怨:“自打在那边开了厂,附近的村民们天天跑到工地边看热闹,询问厂子什么时候建好招人。”

他创业这么久,还是头一回碰上这么热情的村民呢。

以前他听说哪哪要办厂,十里八乡的人根本不欢迎,生怕他们破坏了他们的家乡。

在漠河上游的这片工地刚开工时,遇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有老乡坚决反对他们把厂址选在那儿,要推了大山盖厂。

袁家的人可是费了好大劲才把人按下了。

柳暄红不清楚他们这些人在干什么。

她也不关心,只把贾根民的话听听,当普通食客。

她转身进了院子的槐树下偷闲,陆杰一脸兴奋得跑了进来。

“老柳!我按你说的那般,办了个杂志,专门写美食文章!上面的申请书下来啦!”

陆杰举着登记证,柳暄红惊讶地看了看证书,又看了看陆杰:“好家伙,怪不得这段时间没看见你呢,原来忙活正事儿去了。”

陆杰挠挠头:“也不算正事儿。”

他是听了柳暄红的建议心血来潮,回家后又跟老爷子吵架,话赶话一秃噜嘴儿就说要办美食杂志,老爷子舍下老脸为他寻关系,陆杰也不好反悔撂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