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家的大孙子宋万水和村里其他学生一般, 背着包袱去县里的高中求学了!

宋万水脱离学校好几年了,和他同龄的青年已经是俩娃的爹了, 宋万水还是孤零零的汉子。

因为他早先在村里当小队长, 后又在柳暄红的作坊忙活,村里人没少嘀咕老宋家是不是仗着奇货可居,要和他四叔一般, 高攀个城里媳妇。

可没想到,他扭头就撇下大好的前途不要,去读书!

左邻右舍都上门来劝宋大嫂和老太太。

“万水都二十好几了!不抓紧时间处个对象娶媳妇,跑去和他的堂兄弟们一块念书,那不是开玩笑吗?”

其实大军媳妇是想说失心疯的,她心里就这么认为, 堂叔公家的孙子莫不是疯了。

可是她不好意思说。

宋大嫂这些天明里暗里,不知听了多少关于儿子的闲话, 她心里明白, 暗暗咬牙骂了儿子一通, 面上还得端着, 笑着说:“孩子有自己的主意, 我也劝不了,他三婶婶都支持他呢。”

外人一听他们十里八乡最出名的柳暄红支持, 嘴里的话拐了个弯儿, 不谈论宋万水是不是疯了的事儿了,转而说宋万水是眼光放得长远, 柳记明摆着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是大企业, 宋万水是个庄稼人, 凭着识几个字和亲戚关系才被柳暄红选中。

眼看着厂子越做越大, 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柳暄红从省城请回来的各个是知识分子,懂得东西可比半路出家的乡下人多多了,宋万水去学习是小伙子敢拼搏进取!

转眼间,小宋村的风向变了。

原本因为分田地包产到户忙着耕种,把学校的孩子召回家里干活的庄稼人,又赶着孩子上学去了。

小宋村的村民们看出来了,地里的庄稼能糊口,一家人齐心协力刨食能过上比之前集体劳动要好上十倍的光景。

但是想要过上好日子,发家致富,还得靠柳暄红的食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