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094

匈奴人退回固安已是次日的中午,硬是比原来的计划多耗费了六七个时辰。

期间,他们也遇到过小股齐军的骚扰和各种陷阱,但经过前面的教训,匈奴人逐渐摸清楚了齐军设陷阱的规律,都是根据地形等来设陷,比如陡峭的小山,结冰的河流等等,因势利导。

搞清楚这个规律后,匈奴人有意避开,最后半段行程顺利了许多。

事后统计,后撤这段路上,他们损兵折将高达一万多人,更令赤金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人大多死于自己人的踩踏,而非齐军的陷阱。

赤金大发雷霆,将所有将领全部削了一顿,仍不解气。

宣化一战,匈奴人不败的神话被打破,他引以为豪的二十万大军损失了三分之一,快速攻破宣化,打到京城的计划也成了泡影。

而且他们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是继续战还是撤?

因为现在马上就要到春天了,万物复苏,水草丰茂,正是草原上的各种动物繁衍生息的好时机。春天,汉人要春耕种地,为一年的粮食忙碌,匈奴人同样也要利用这段时间为过冬做准备。

匈奴人并不多,总共也就一百多万人,而赤金带走的二十万大军全是青壮年,几乎将族中的青壮年带走了大半。若是这些人不回草原,会不会耽误春夏的放牧、牲畜繁殖等等?

若是撤,赤金又不甘心。花了几个月,牺牲了族中几万好男儿,才打到京城门口,就这么退了,岂不是功败垂成?听说京城满地黄金,连阶梯都是白玉铺成的,绫罗绸缎更是满街都是,他们一路抢来所得,都不及京城财富的十分之一。

而且一旦后撤,他们这几个月打下来的领土都要拱手让给齐人。

但若是不退,固守固安,匈奴人少,他们缺乏持续的补给。沿途的村庄城镇都被抢过了,百姓闻匈奴胆寒,能逃的都逃了,北地苦寒,也不利于耕作。没有稳定的粮草供应,十几万人驻扎在固安,也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

赤金将众将召来,询问他们的意见。

将领们分为了两派,以呼衍卫为首的匈奴将领离家数月,他们还是更喜欢草原上的生活,因此大部分都想回去。但以俞凯峰、屠锐达的叛军和少部分匈奴将领则不甘心将到手的领地拱手让人,坚持留下来,固守固安,与齐军展开拉锯战。

双方僵持不下,各都有理,赤金心里本也犹豫,商讨了半天都没有对策,只能暂且搁置,先在固安休养一阵子。

本以为还有一场恶战要打,没想到匈奴人竟这么快就撤了。

守城的将士第二天早上远眺发现匈奴人的两处营地都空了,十几万匈奴军队一夜之间就消失不见了,连忙将此事上报。

周嘉荣与几位将军商议后,并不敢掉以轻心,而是又派出了斥候去打探。

斥候很快就回来报,在宣化以北的地方发现了匈奴人留下的踪迹,脚印一直往北蔓延。

“匈奴人应该是退回固安了。”程前说道。

闻言大家都松了口气,宣化之困总算解除了。

廖安看向周嘉荣:“殿下,那咱们下一步怎么办?”

穆恒大剌剌地说:“那还用说,当然是打到固安,攻城杀匈奴人一个片甲不留,收复失地。”

失地肯定是要收复的,但几个月的战争让大齐遭受了重创,士兵平民死亡达几十万之众。而且打这一仗总计也花了七八百万两银子,国库现在拿不出更多的银子来支持这一场战争了。

将军只管打仗,可周嘉荣身为储君,未来帝王,必须得从全局考虑出发。

“此事暂且不提,大家都辛苦了,尤其是将士们,苦战数日,身心俱疲,先让大家吃顿饱饭,休养一阵子再说。一会儿我传讯给崔将军,让他带队护送粮草到宣化。”周嘉荣决定暂时将此事推后。

穆慎道:“殿下言之有理,咱们这次守城将士损伤过半,兵力大减,即便与朝廷援军合起来也不过与匈奴军人数相当,并不占绝对优势。不宜贸然开战,还是等两军汇合之后,再协商吧。”

到了第二天,崔勇才带了五万兵马护送粮草到达宣化。

看到一车一车的粮食运进城中,宣化百姓无不欢呼,就连士兵也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总算有粮了。

将粮草入库,按照当初的约定每户送十斤粮食之后,当天又让将士们吃了一个饱,一锅锅的杂粮粥,窝窝头煮起来,宣化城中都弥漫着一股食物的清香味,大家欢喜得像过年一样。

到了傍晚,丁正初也带兵回来了。

两军总算彻底汇合,大家痛快地吃了一顿,由崔勇负责守城,其他人好好的睡了一觉。

次日,每个人都精神奕奕,神清气爽,再次聚在议事厅商量接下来的行动。

丁正初和崔勇这是第一次对战匈奴,对西北的情况和匈奴人的习性并不是特别了解,两人多听少说。

主要的争执还是在于程前和穆恒之间。穆恒坚持趁胜追击,尽快收复失地,将匈奴人赶回大漠,但程前不同意,他觉得应该固守宣化,与匈奴人对峙,打持久战,拖死他们。

匈奴人缺乏后勤补给,而且不适应南方的气候,时日一长,不说别的,光是他们那十万铁骑的粮草每日都是个大问题,战马的养护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固安方圆百里内并未比较好的草场,有匈奴人头痛的时候。

周嘉荣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后道:“两位将军所言都有一定的道理,咱们暂且按兵不动,派出斥候查探匈奴人的动静,再根据其行动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他们能想到的很多问题,匈奴人就想不到吗?

如今粮草不缺,将士也不缺,他们完全可以跟匈奴人耗。

兴德帝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这天早朝期间,一封急报送到了京城。

听说是从宣化送来的,兴德帝急忙喊道:“呈上来,快……”

自从周嘉荣带兵去了宣化后,他整日都睡不好,本就不好的睡眠越发的糟糕,时常梦到匈奴攻破了京城,匈奴人打进皇城之中。

好在噩耗一直没传来。

兴德帝一直在等消息,如今大半个月了,总算有军情传回来。他忙不迭地拆开信,一行大字落入眼中:宣化守城成功,匈奴人败退固安!

“好,好,好……”兴德帝连着说了三声好,神情难掩激动。

底下的百官见了,当即明白,太子殿下肯定是打胜仗了,京城守住了,皆欢喜不已。

“恭喜陛下,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护城有功,我大齐安矣。”

兴德帝含笑点头,继续往下看,看到歼敌五万时,更是高兴得直拍膝盖:“好,好,不愧是朕的好儿子……”

明明这封急报中周嘉荣都说了诸位将领奋战有功,但兴德帝这会儿就只看到了他的好儿子。

宣化递来的这封信,让满朝上下都洋溢在欢乐中。

下朝后,兴德帝重重奖励了穆贵妃,奖励她生出了一个好儿子,还特意去了秋水宫用膳陪穆贵妃。

穆贵妃听说儿子没事,还守住了宣化,自是高兴不已。

坤宁宫中,皇后听说了喜讯,连忙给观音像上了三柱香,太子守住了宣化,解除了危机,地位更为稳固。而她经过这几次的事,虽未曾跟秋水宫或是太子、穆家正式结盟,但也是妥妥的太子党了,太子好,她们母女才会更好!

经此一战,周嘉荣的威望上升到了一个可怖的程度。

起初,兴德帝非常高兴,但直到一日他去御花园闲逛,无意中听到了两个小太监的议论。

“太子殿下真是文韬武略,英武不凡,有此等殿下,我们京城可高枕无忧啊!”

“可不是,前阵子好多人担心匈奴人攻进京城中,都收拾了细软,若见势不对就赶紧逃走。听说匈奴人不但爱抢劫,甚至还喜欢杀人,遇到他们,咱肯定小命不保。”

“不止你,我听说外面的达官贵人不少也收拾了东西,都打算跑路了。幸亏太子殿下坚持出战,打退了匈奴。”

“太子殿下可真是战神降临啊,不愧是护国公的孙子,一样会打仗!”

“可不是,太子殿下太厉害了,等他登基就好了……”

孙承罡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兴德帝的脸色,心里真是将这两个不懂规矩,胡言乱语的小太监给狠狠骂了一通,谁给他们的胆子,不要命了,敢非议太子殿下,甚至还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

眼看兴德帝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孙承罡恼火不已,不得不出声打断了假山后的两人:“非议太子殿下,带下去,杖责五十大板!”

两个小太监吓了一跳,惶恐地跪下掌嘴:“陛,陛下,孙公公,奴才错了,奴才错了,陛下饶命啊……”

“还不快拖下去!”孙承罡怒道。

侍卫立即拿了块布堵住二人的嘴,将其拖了下去,御花园重新恢复了安静,但兴德帝的心情再也静不下来。

儿子有出息,当老子自然高兴。但若是这个儿子太有出息了,老子又不够老的时候呢?

兴德帝还不到五十岁,虽然最近几个月,他的身体日益衰败,大不如前,可他是不会承认自己已经老了,时日无多的。

他是皇帝,他是万岁!他才四十多,他还能活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