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命运

铁血宏图 无语的命运 2161 字 2022-09-21

开宏元年,帝国新政府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当中,教育被放在了首位。开宏元年三月,与其它地方一样颖州府首先设立了府立初等小学校,这是义务教育的示范学校。

“府内子弟不限士农工商,皆可入学”,非但免除了学费,甚至就连书籍和笔墨纸砚也由公家支出。四个月后,又开了一所,九月又新开设了一校。地点设在了城内以及城外,这样颖州府一共有了三所小学校。

然而府内人口数百万,适龄儿童有将数十万人,光靠着几所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当时任知府是武昌新官,刚一上任,他就推出了新建二百六十五所学校的庞大计划,在将先前的三所学校的基础上次年开设了三十七所学校。

然而,教师人数不够。

教师人数不够,那就招聘,就培训!或许颖州府内数百年间,文教不盛,几百年间没出过几个举人,秀才亦不多,可总归还是有那么一些读书人,于是便把他们中的年青人拉到师范进行培训,一如其它地区一般,而相比于其它省份,南直隶自然拥有相对充足的教育经费——毕竟南直隶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育专款,毕竟南直隶是天子脚下之地。

也就是在开宏二年九月,在那位知府大人调任之前,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在的颖州府设立了二百六十五所学校,而阿越所处的胡集也顺理成章的建起了一所小学堂。

学堂不需要交纳学费,甚至就连书籍和笔墨纸砚也都像报纸上说的那样由公家,也就是官府支出,这可是千百来的未有的事情,可即便是如此,人们仍然是观望着,就在人们观望着的时候,已经十四岁的阿越选择了报名,他恰好卡在义务教育年龄限制的边界——14岁,按照教育令7至14岁的少年必须接受教育,而他的年龄恰好符合标准。

中华帝国的义务教育只有三年!

尽管皇帝本人更愿意推行六年制的义务教育,但是受限财力,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财力推行六年制义务教育,甚至就连三年制义务教育,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为了支持教育皇室每年都支出多达两千万元的专款用于教育。

“一年年的来吧!”

相对有限的财力,使得三年制义务教育成为无奈之举。

可即便如此,短短三年的义务教育,却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每一个学生的视线,尽管为了节约费用,学生们没有教科书,老师拿着教学挂图教授他们,可是他们从教学挂图上学到了国文,地理,自然,知道了七大洲四大洋,知道了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英国的大笨钟……

三年的初小教育,改变了很多人,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受用终身,甚至在农技课上,他们知道了如何选种,如何留种,如何耕种,如何锄草不伤作物,学会了那些善于种田的富农“不传之秘”。

教育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对此,阿越从未曾怀疑过,至少,如果不是因为他在学校读书,恐怕他家就会因为只有4亩多地,就会被作为贫民迁往他地,因为他是学生,所以不在迁移之列——因为殖民地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

至少在这一点上,教育改变了阿越的命运,但是现在,在从初等小学毕业之后,面对未来,阿越又一次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曾有过的迷茫。

“阿越啊!既然你想出人头地,将来可以去读书来改变啊……”

曾几何时的期盼再一次于心中浮现出来的时候,看着手中的初小毕业证,已经十七岁的阿越有些迷茫了,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择,不知道未来自己的路在什么地方。

因为读完书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命运根本就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自己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家里依然只是勉强能吃上饭。如果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仅要读初小,还要读高小、读完高小之后,还要读中学,然后读大学……这样他的命运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初小,只不过是一个门槛,对于贫家子弟来说,想要越过这个门槛,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报考五年制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初小当教员,一个月拿11元的薪水。要么就是报考少年军校。除了这两个选择之外,还有一些技术学堂也是免费的,不过,那些技术学堂大都是就近招生、本地招生。在颖州府没有一家技术学堂。至于少年军校更是连想都不用去想,如果阿越能名列全府前十,还可以得到知府大人的推荐信,而他的成绩根本不可能获得知府大人的推荐,更不要说,报考少年军校的无一不是学业最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