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知道该如何走向自由,于是她将希望寄托在爱情之上,她以为爱情可以是救赎,于是她抛弃了一切,只愿逃离那个死寂的宅门。
可是最后她并没有得到救赎,爱情的保质期太短,她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夫背叛了她,于是她开始怀疑世界。
她陷入了一种无助的状态,并开始思考爱情的本质,她想逃离自己的丈夫,可是社会上一个女人是无法脱离男人而活着的。
女人最终走向了毁灭,选择了自缢。
这是一种必然,她在私奔后,一直保守着心灵的折磨,她从小的教育告诉她这样是错误的,三从四德让她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行动的出发点。
旁人异样的眼神,还有名誉谋杀的威胁,都让她渐渐陷入到了精神恍惚的地步,她开始不停的自我怀疑。
而和她私奔的丈夫此刻开始对她进行精神控制,不断贬低她的价值,并威胁她,不让她和外面的环境相接触。让她只能依靠自己的丈夫。
而丈夫的出轨成为压垮她最后的一棵稻草,女人选择了自杀来成全自己的丈夫,而在她死后也不过是荒坟一座。
徐瑶尤其擅长对于女主心理的刻画,那种无助、迷惘、自我厌弃、自我绝望,彻底走向灭亡。
一步接着一步,完全不给人任何喘息的机会,直到最后会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
徐瑶给这部小说取名为《窒息》。
《神州女报》最开始并不愿刊登这篇白话小说,从表面看这原本就是一部普通的才子佳人小说。
然而最终还是刊登在副刊上,分为三期,刊登出来的时候,新学期已经开学了,徐瑶是早周末的时候才看到的。
《窒息》的确引起了小范围的影响,不过由于文笔太过稚嫩的原因,再加上《神州日报》销量有限。
对于《窒息》,整个社会分为两派,一是认为女人是罪有应得,私奔就该付出这样的代价;另一部分则认为女人的死是封建礼教和男人的原因。
一时间有不少报刊对《窒息》做出了分析,有辱骂《神州女报》不该刊登这样维护封建礼教的的文章,这和正在进行“娜拉”不符。
而还有一部分辱骂,则是认为《神州女报》在借这篇文章同情私奔女人,伤风败俗。
虽然两派评论迥异,但无疑还只是针对文章本身,用语还是比较文明的,而另外还有一些人。
直接上升到作者,认为写这篇《窒息》的人用心险恶,意在扰乱思想,宣传□□,其人实乃是大恶不赦的罪人。
徐瑶在看到这些评论,特别庆幸自己用了笔名“惜春”进行写作,好在这个时代,不能人肉,要不然她不死也得脱层皮。
新学期学校新来了两位邹姓的老师,这两位都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且都是著名国学大师枚叔的弟子。
徐瑶主要对于邹姓老大的课比较感兴趣,毕竟这位大佬那可是从小伴她长大,至于另外一位徐瑶表示不熟。
邹建同讲师在女校开了一门特别不合时宜的课,《论娜拉出走之后》,出于对这个老师的兴趣,徐瑶果断的选了。
虽说这位老师作为曾骂公开过她的先生但一点都不妨碍徐瑶对于邹建同先生的崇拜,毕竟这可是大佬啊!
虽然她身边的大佬也不少,可这位是她唯一比较了解的大佬。
原本以为邹大佬讲课一定和他的文章一样冷峻、严肃,可是上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位大佬上课真的非常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