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太史慈会如此无助,这血书是孙策早临终的时候写的,是他的归降书,是指令全军上下归降孙灿的意思。 孙策为人不甘于人后,又怎么会留下此血书?
孙灿感慨道:“这就是孙将军最可敬之处,孙将军明白大事以去,江东再也无力抵御我军铁骑。
他担心你们会为他报仇和孙某血抗到底,以至双方仇恨不可收拾,便写下此书便于孙某招降江东余下势力。
不过,我为了增强我在江东百姓中心的地位,以便能够更加顺利的治理江东,并未用孙将军的降书,而是以柔和的手法将江东全境收服。
这血书我也没有展示与人前,他的意思我清楚,他是希望我欠他的请,让他好好对待你们和他的家人。
”随后,孙灿笑着说道:“孙策此举实在太小瞧了孙某,孙某既然已经答应他要善代孙氏一族,就决不失言。
我孙灿也不是个趁人之危的小人,之所以将这血书拿出全是因为惜你之才,纵然你不同意,我也不会用此来要挟与你,只是希望你能够好好考虑一二,在做决定。 ”
太史慈感动非常,以此血书来说他此刻在道义上已经算是孙灿麾下的将领,可是对方却一直让自己做决定,显然给予了他莫大的尊重,完全将他看成一个人才来请,而非下属。
可是孙灿毕竟是迫死他主公的真凶,他对认孙灿为主在心里上有着强烈的排斥。
孙灿不愿勉强太史慈,但心里却非常的希望太史慈能投入他的帐下,于是便道:“不如这样,你暂时充当我的侍卫,侍奉我一年,若那时你愿意离去孙某不在强留。 ”
太史慈考虑良久,才叹道:“也罢!就当是报达大将军的救命之恩。 ”
“好!”孙灿高兴的说道:“只要你愿意,我就有信心让你心服。 ”
太史慈微笑应对。
接着两人有如好友一般交谈起来。 太史慈突然问起那《孙子兵法》中的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孙灿耐心的替他讲解,并例出战例供他吸收。
孙灿强调道:“用兵当如水,兵法只是用于借鉴,考研,并非读通兵法就可战无不胜。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具体战事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根据不用的形势以制定应对方法,才是制胜破敌之道,决不能走单一的死套路。 ”
不知不觉以是天明,孙灿尽兴而归,一觉睡至午时方醒。
他将江东军权,政务都交给张辽、顾雍后便领大军赶向许昌。
由于许昌有荀彧坐镇,他很是放心,并没有火速行军,而是让大部队先行,自己领着小队人马过一镇,停一会儿,过一郡,歇一日。
一来看看百姓的生活情况,二来又可让太史慈对自己有所了解,好早日打开心结。
经过大半个月的时间,孙灿这才进入汝南地界,一路上所观之见闻让孙灿非常的高兴,虽然不说麾下百姓不是人人富足,但也可解决温饱问题。
在这『乱』世能解决温饱已经是相当不易了。
更值得他高兴的是太史慈此刻看他的目光完全不一样,以前太史慈对他是敬而远之,虽能和自己谈笑风生,但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这大半个月下来,这段看不见的距离明显的消失了。
来到了汝南城外,突然从城内飞出一骑,来到孙灿身前,禀报道:“起禀大将军,令尊突生疾病,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