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谢云曦九岁,清明祭祖,谢朗亲自接侄儿归族。
当时正值雨水纷纷,谢云曦自山而下,见路人有感而发,一时嘴贱,吟了首应景的清明五言律诗。
此诗对韵极佳,以物喻人,借景抒情,乃上上之诗也。
从此,谢云曦之名鹊起,清明律诗亦传遍琅琊。
又过一年。
谢云曦常蜗居茅庐,但谢家众人爱惜其才,故而聘请了多位名师上山教导。
后因天赋出众,被常山第一师——符贺看重,破例收为关门弟子。
一时间,天下文人墨客无不震惊,谢云曦之名亦从琅琊传至天启,更引来无数名士墨客前往琅琊,一睹真容,一观其才。
谢云曦不耐世俗,初时还客气应付一二,时间长了,却不胜其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封山避客。
若有不知封山的外人拜访,则一律由门下仆人告知,“我家郎主上山采药去了,不知何时归。”
奈何这借口听着太敷衍,好好的名门之后,怎么可能每日流连荒山,若说在山间采风倒还能信上几分。
但这话还真不是仆人胡诌,那段时间,谢云曦确实是在山上采药,且一采便是连着好几日。
当然,谢云曦采来的除了药草外,最多的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作物植株。
可外人只当被谢云曦敷衍怠慢,时间一长,就有了谢家三郎目下无尘,徒有其表的言论。
谢家子弟多有维护,然见效甚微。
谢家大郎——谢文清自来最护他家三弟。
某一日清谈会,有人不忿败于谢文清之手,于是恶语相伤谢云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