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亲近之人

“良觉在楼里时,接触过什么人?可与谁有仇怨?他的生辰八字,你都告诉过谁?”

良觉娘坚持跪在地上不肯起来,对姜文远的问题,回答得却极认真:“回大人的话。奴从小便教导良觉,咱们身份低微,是断断不能得罪任何人的,姿态要放低,要谦卑,他在楼里时,没有与任何人有过矛盾。”

谨小慎微地活了十几年,还是逃不过丢了性命。

“楼里的姐妹多数看着他出生、长大,人人都知他的生辰,就连后厨的点心师傅都会每年为他专门煮一碗长寿面。”

青楼人来人往,谁也不知道哪个有心人打听到了良觉的生辰,这调查范围太大,已经没有查证的必要了。

“那良觉有没有跟你说过,他想学哪方面的手艺?想往哪寻师傅做学徒去?”

“奴以为他跟着楼里的师傅学过做点心,还以为他会寻个点心铺子,确实不知他去了哪。”如果能事先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么危险,她这个做娘的,又怎么会放儿子出去送死?

如此便不太好判断了。

良觉平素生活起居都在楼里,好不容易才外出一趟,便遭遇了凶手,排除凶手处心积虑地等待时机的可能性,只剩下两种可能。

要么凶手早就知道良觉符合他的条件,极有可能与他娘是旧相识,要么就是他自己真倒霉,直接送上了凶手的门,纯纯是个巧合。

怎么想怎么看,都是前者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因为寻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没那么容易,而同时放干三个人的血,对凶手来说是某种仪式,必不可改,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谁会将如此重要的、必须完成的仪式,寄希望于最后一刻撞大运撞到手上?

如果真是如此,这个凶手也当不得一句有条理、胆大心细了。

因此凶手必须提前知道良觉的生辰,知道他是符合他的受害者条件的,只需等他寻到另外两人,再想办法将他拐走即可。

正好,良觉离了楼里,在外游荡,又给了凶手可乘之机,最终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