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出鞘

上次吉温闯入薛府,令李隆基非常不满,此次这条证据指向性更加的明显。

李隆基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此事非同小可,其甚至开始审视一向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唯唯诺诺的李林甫,他忽然觉得他其实并不了解李林甫,李林甫太顺从自己,以至于自己感觉不到任何李林甫不好的地方,从姚崇宋张九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一种感觉。

李隆基免去了第二日和杨玉环一起合演的霓裳羽衣曲,一个人坐在麟德殿的龙椅上陷入了少有的沉思。

今日刘羡之入宫觐见,禀告关于漕运的事情。

李林甫一直把持着吏部对考生的选举,有关学子们不满的消息也很难达上听,但是此次刘羡之瞧准了这次事件,向李隆基禀告的时候,提到工部分管漕运的部司现在缺少几个人。

李隆基道:“朝廷不是刚举办过科举,将这次科举选拔出来的才俊人调过去。”

刘羡之道:“陛下,此次科举选拔人数太少,现在已经无人可选。”

“无人可选?此事你没有问李林甫吗?”

“臣问了,右相说,天下俊杰皆入朝庭,因此科举选拔的人才这几年符合朝廷要求的都比较少,官员短缺。”

李隆基微微皱了皱眉,听出了刘羡之话中的含义,明白了他的意思,过了很久,问道:“那你怎么想?”

“陛下,大唐立国百年,不管是私学还是官学多年来有增无减,教习的内容也更加全面,为科举预选的上元诗会每一届皆人才辈出,臣觉得有些奇怪,为何科举选拔的人才反而越来越少。”

这些年来科举选之事皆由李林甫负责,李林甫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因此他当然要减少科举官员的数量,以打压科举一派。

如果李林甫真的暗中操纵科举,在李隆基的眼中也已经不仅仅是私心的问题了。

刘羡之点到即止,其实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李隆基看着刘羡之,他眼中的刘羡之是一个不结党营私的人,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是一个有宰相之才的人,而今天刘羡之正式在自己的面前表达出了非常明确的态度。

刘羡之的眼神中头一次露出一丝锋锐之色。

就好像是一把宝剑出鞘时的那种锋锐。

武惠妃生前对李林甫的倚重,李林甫对于一心想要争夺储位的李瑁毫无保留的辅佐,李林甫和吉温之前非比寻常的关系。

李隆基对李林甫突然有了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他认为他对李林甫足够了解,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这种陌生的感觉越发使的李隆基有一种挫败感,他认为自己对人的判断力如同这至高无上的皇权一般充满权威,文官姚崇宋张九龄李适之,武将陈玄礼高仙芝苏正见,他都能非常清楚的发现这些人身上的闪光点,并且他能够使的这些人的闪光点不断的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