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陈希烈心头不禁微微一震,许久,陈希烈的声音有些疲惫,“刘大人,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刘羡之解释道:“陈大人将自己的罪名定地重一点,就说是贬为庶人,永不入京,说到底,陛下对你这个兵部尚书还是比较信任的,他还要继续察查吐蕃军潜入西域的事情,很多人会保陈大人,所以陛下还是要用你,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后,陈大人要查清楚吐蕃强盗进入西域的原因,查明吐蕃在西域的计划,彻底消除此患。”
陈希烈深深吸了一口气,行了一礼,“刘大人,看来此次我并没有找错人,刘大人的一翻言语,我受益匪浅,若不是刘大人你提点,我定然会万劫不复。”
刘羡之回了一礼,并没有言语。
陈希烈眼神中充满了感激,想到了什么,压低了声音道:“我明白刘大人一向高洁,从不与与朝中各派有任何瓜葛,我也向来不喜党争,但是身在朝堂之中,党争无可避免,因此同僚之间的互助便非常重要,刘大人,你我是同僚,今后若有我陈希烈可以相助的地方,我绝不会退却。”
刘羡之露出一丝微笑,直言道:“这么说来我现在也想起了一件事情想和陈大人商议。”
“刘大人,请说。”
“我在青州有一个旧识,任职果毅校尉,此人名叫李光弼,我知他通晓军事,有将者之才,我不想让他在地方继续埋没,陈大人还是按照兵部流程考核,如果他通过考核的话,还请按照朝廷的流程予以擢升。”
“李光弼。”陈希烈想了想,回答道:“这个名字…我记起来了,此人连续两年在兵部的考评皆是优等,并且为人正直果敢,只不过发过一些对右相不满的牢骚,因此右相特意不让其升迁,陇右军中空缺少一个职位,刘大人反而倒是提醒了我。”
之前陈希烈摄于李林甫之威,便唯李林甫马首是瞻,如今看刘羡之深得陛下看重,又向刘羡之问计,其摇摆不定,是一个投机取巧之人。
刘羡之早看出了陈希烈是本性,知道这是朝廷根深蒂固之痛,刘羡之提到李光弼,便是不希望埋没一位将才,才提点陈希烈重视人才,不要依附权势,滥用职权。
陈希烈觉得刘羡之解决自己心中的担忧,心中稍感畅快,又向刘羡之说了些客套话,便起身告辞。
夕阳西下,阳光映红了屋内的一角,刘羡之向窗外望去,夕阳映出了院中的槐树的轮廓。
刘羡之将最近发生的事情细细地想了一遍,越发觉得西域之局迷雾重重。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目前已经出现了三千吐蕃军,西域究竟隐藏了多少的吐蕃军?
刘羡之在屋内踱着步,他头一次觉得心思有些烦乱,在偌大的朝堂之中,此刻究竟还会有谁在忧虑着即将在西域发生的事情?
或许还有张修,此刻张修在楼兰,他一定会再次粉碎红妆的计划。
刘羡之在想到张修的时候,心中有一丝欣慰。
只有张修在西域控局,我才能够在京城中布局。
控局和布局缺一不可。
红妆似乎要比刘羡之想象中的还要难对付一点,起初他以为只要击败蓝羽便可以瓦解红妆在西域的势力,现在看起来红妆联合了对一直觊觎大唐吐蕃,并且吐蕃冒着吐蕃和大唐全面开展的风险将吐蕃军秘密潜入大唐境内。
蓝羽究竟用什么利益说服了吐蕃的赞普?
蓝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羡之负手而立,看着远方。
李琬、苏正见、张修、郭子钦、郭子钦、李默此刻都在西域,希望这些力量足够对付隐藏在西域的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