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应对之法

农户家中有一位老婆婆一位中年夫人,还有一个男童在院中玩耍。

李亨温言道:“这位大姐,我们是去京求学的学子,路过此地,特来讨一碗水喝。”

中年妇女打量了一下李亨,道:“我们这个地方是比较偏僻,最近的客栈要离这十里,你等一等。”说罢中年妇女走向厨房,老婆婆眯着眼打量着李亨,“这位小哥,你这个时候去京城,真的没有赶上时候。”

“大娘为何如此说项?”

老婆婆眼神中露出黯淡之色,叹了一口气,“现在漕运阻断,我们连粮食都没有。”

李亨和房对视一眼,“大娘,我听闻说,朝廷已经下了限粮令,目的便是令每个百姓都有口粮,都能吃饱饭。”

老婆婆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那些当官的早将我们这些百姓的口粮占了去,哪有我们这些百姓们吃的。”

李亨听老婆婆如此言语,心中不由一动,“大娘,那你们现在吃什么?”

“我的儿子早上就出去山上采野菜了,我们现在只能依靠野菜来维持生活。”

李亨的心中忽然生气一阵怒火,他的手紧紧捏着袖边,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语气,看着眼前的老者,眼神中露出怜惜之情,“老婆婆,我这里有些银两,算是一点川资吧。”

老婆婆连忙推辞,“你只不过喝碗水,我们怎么能够收你的钱。”

老婆婆坚辞不收,李亨只好作罢,李亨走进了厨房,发现灶台上空空如也,刚才的中年妇人用木瓢舀了一碗水捧至李亨的面前,李亨接过碗之后,看着比较浑浊的水,心中忽然觉得有一些愧疚,又有一些难过。

李亨和老婆婆寒暄了几句,从农户家告别,李亨和房走在路上,表情有些严肃,沉声对身旁的房道:“父皇令我负责京畿粮草供应,想不到百姓如此疾苦,在百姓的心中,我这个太子一定是一个昏庸的太子。”

房心中一惊,行了一礼,连忙劝道:“殿下万万不可如此想,殿下的限粮令绝对没有错,若不是限粮令,百姓们的生活或许要比现在还要糟糕,本应供应百姓的粮食被豪门官宦克扣,因此流入百姓手中的口粮很少。”

李亨忽然停住了脚步,转过身看着房,“我不能看着百姓吃野菜,明日,我要将那些肆意克扣百姓口粮的官宦豪门一律按照朝廷律法严惩。”

房看着李亨,眼神坚定,“臣愿追随殿下左右,万死不辞。”

说罢,李亨大步朝前走去。

李亨查出了一些肆意克扣百姓口粮的官员,以律法严惩,对于那些非法占据粮食的豪门勋贵,李亨严令他们交出三倍的口粮,一时间,朝廷皆因李亨突然间的雷霆之法而震惊,因为几斤粮食便以律法严惩,有些豪门勋贵认为这次事件也是李亨上次括户之事的延续,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削弱豪门勋贵。

成国伯是大将军之后,他认为先祖们跟随太宗皇帝打天下,曾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在李亨的手里,几百号人的国公府多拿几十石粮食都是违法朝廷法度,这明摆着是要那他们这些勋爵之后动刀子,因此对李亨的这项法令置之不理。

李亨以阻碍朝廷政令为由将成国伯押如大牢,此事那些本来想反对的豪门勋贵立刻交出了粮食。

李亨通过缩减豪门勋贵的口粮获得了六千石粮食,便将这些粮食运往长安县,供给长安县的百姓。

百姓的用粮得到了缓解,人心得到了安定。

缓解并不是解决,如果漕运没有恢复,长安的粮价依然会上涨,关中依然会面临缺粮境地。

楼兰兵变,被张修阻止,漕运中断,由于朝廷应对得宜,并无出现其他的状况,接下来,红妆还隐藏着什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