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兵变的消息传入了长安。
李隆基收到由楼兰长史张修亲手书写的塘报之后非常震惊。
塘报中张修将这件事情和九年前的那件事情联系了起来,张修在奏折中建言红妆的势力已经渗透非常之深,是大唐最大的威胁,朝廷应该重视红妆的势力。
李隆基非常重视张修的建言,这些年来他最担心的那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他命令张修察查此事,务必将蓝羽擒获。
张修此次平叛有功,赏赐百金,下旨给张修临时专断之权,并且命令安西节度使苏正见全力协助张修。
此次兵变已经预示着安西的局势并不是原来安定的景象,红妆早已经渗透进入唐军,存在无法预知的变数,众臣商议之后,提升了安西的军备等级,在安西全力缉捕蓝羽。
李林甫本来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在发生楼兰兵变之后,便和红妆之间原来就很隐秘的联系完全进入蛰伏状态,扶龙山庄依然没有掌握到确凿的证据。
李亨决心要铲除红妆,便将张修调任楼兰,张修也不负众望,破获了楼兰兵变,在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之后,李亨准备将西域红妆之事禀告李隆基,因此李亨秘密拜见了李隆基。
没有人知道此次李隆基和李亨商议了什么内容。
楼兰兵变之后,京城漕运中断,除了提升边镇的军备等级之外,李隆基立即召集众臣,商议漕运中断之事。
这一次李隆基是非朝会时间召集朝臣,众臣皆觉得有紧急情况,有些敏锐的朝臣将楼兰兵变的消息与九年前发生的事件联系了起来,不由得心中吃了一惊。
李隆基驾到,众臣山呼万岁。
李隆基环视一周直接进入了主题,“众卿,漕运断绝,关中百姓陷入缺粮境地,朕欲尽快回复漕运,众卿有何良策?”
李林甫是朝廷右相,出班奏道:“陛下,最主要的就是疏通漕运,臣以为从禁军中抽掉人手赶往工地,并且从东都调集粮草,虽然官道运力有限,但是以少集多,能够暂时缓解燃眉之急。”
“太仓存粮还有多少?漕运修通还需要多长时间?”
李林甫道:“太仓存量还有二十万石,田原渠缺口为十五丈,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除了抢修漕运,有没有其他办法补粮。”李隆基似乎要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众臣眉眼低垂,陷入了沉默。
刘羡之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目前要依靠陆路进行补充。”
李林甫眉头微皱,似乎对刘羡之的建言有些不解,“刘大人,目前漕运断绝,陆路运输与往常相比货物增加了十倍,潼关拥堵不堪,每天进京的粮食不到三千石。”
刘羡之道:“臣有一个法子,可以让陆路运输的粮食增加到一万石。”刘羡之似乎成竹在胸,心中早有计较。
李亨对刘羡之似乎很有信心,道:“若能有一万石,到还能够接续目前紧张的局面。”
众人将目光投向了刘羡之,想听听他究竟有怎样的智计。
刘羡之略微思索,从容道:“陛下,臣以为,其一,对除了粮草之外的货物收取重税,对运输粮草的商行不收税并且进行奖励,运输三十石粮食奖励一石,其二,朝廷还要鼓励民间运力,只要加入运粮队伍,都可以获得朝廷的奖励。”
“此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