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羡之道:“我当时被复仇的情绪占据头脑,但是他告诉我扶龙山庄为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天下,我就算对陛下心中有怨恨,但是这种怨恨不能以牺牲家国百姓为代价,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家国百姓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刘羡之并无半点隐瞒将当时的情况如实叙说。
“我知道庄主和张修是最好的朋友。”对于刘羡之的如实相告,崔梦庭心中感激,“我当时年少,只是听扶龙山庄的一些长者说,只要扶龙山庄有庄主和张修,定能平定天下。”
刘羡之也是有意提起当年往事,觉得目前的崔梦庭有必要知道这些事情,“我和张修从小一同受教于老师姚崇,我和他相识,曾和他度过十三年的时光,直到扶龙山庄受太平公主离间被裁撤,父亲和母亲还有几位阁主葬身大火…我当时为了改变史书对扶龙山庄的评价,非常冲动,试图扶持当时的太子李瑛,然后掌握绝对权力,为扶龙山庄正名,但是却遭到他的反对,他认为扶龙山庄的尊旨便是扶持李唐,实现天下大治,对于扶龙山庄的未来,我当时与他产生了分歧,他告诉我,仇恨是内心的痛苦,有了这种痛苦才能理解天下人的痛苦,才能终结这种痛苦,带来真正的和平,那次之后,他便离去,在平复下自己的心绪之后,我忽然理解了同位孤儿的张修,也明白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听完刘羡之的话之后,崔梦庭心中顿觉震撼,“了解别人的痛苦,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崔梦庭口中默念这这句话。
刘羡之的眼神中露出一丝惺惺之色,“我理解他内心的痛苦,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孤儿,他先于我了解了这般痛苦,告诉了我其中真意。”
刘羡之和张修两人在开元年间受教与姚崇,所学皆是以仁治天下,虽然自己的思绪被仇恨占据,但是并没有做出过激举动,进一步思考“仁”真正的含义,在痛苦中成长,最终了解“仁”的真意,放下仇恨,博爱天下,延续扶龙山庄的最初的遵旨。
从失去至亲,历经痛苦,到现在的平静淡然,重获信念,只有刘羡之和张修知道其中的苦楚和磨砺。
“庄主,我记住那句话了。”崔梦庭接着道:“后来的结果是红妆的计划并没有成功,这个情报最终传递给了朝廷?”
刘羡之讲述此事便是让崔梦庭明白这个道理,回答道:“是的。”
崔梦庭看着刘羡之眼神中充满了尊敬之色。
“楼兰与红妆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此次红妆的出现,预示着红妆很可能将会有新的行动。”
“西域本来与红妆就存在神秘的联系,此次出现红妆与九年前有相似之处,或许与那个秘密有关。”
“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一点,在京城没有掌握红妆所有的力量之前不要轻举妄动,为了阻止红妆的计划,我们这次首先从西域开始交锋,铲除红妆在西域的势力。”
九年前,吐蕃军忽然兵临楼兰城下,楼兰唐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楼兰都督战死,兵马使郭子仪下落不明,郭子仪的大哥郭子钦率领安西军增援楼兰,吐蕃军撤退。当时皇帝李隆基震怒,唐军攻下了吐蕃境内的石堡城,吐蕃退兵三十里,双方休战。
崔梦庭主动请缨,“庄主,属下可以前往楼兰,一查究竟,铲除红妆。”
刘羡之道:“敌人在暗,红妆在暗中将自己隐藏的很深,不直接参与任何行动,这场博弈最重要的一点是隐藏自己。”刘羡之的眼神有些幽深,“要对付西域的红妆,红妆的最终计划至关重要,依靠扶龙山庄的力量远远不够。”
红妆现在已经位居中枢,掌握着国家资源,要对付红妆定要利用朝廷资源,张修受忠王看重,又与荣王亦臣亦友,刘羡之正是看到了此点,才认为张修是最佳人选。
“我明白庄主。”崔梦庭道:“庄主,张修进入京城便是为了辅佐忠王,现在储位空缺,首要目的是令忠王成为储君,在这个时候,张修会去西域吗?”能成为扶龙山庄内务总管,崔梦庭当然心思细微,其道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刘羡之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着他,“李适之韦坚科举新贵在朝堂上展露头角,目的也是为了让忠王成为太子,只有忠王成为储君,才能定局,而扶龙山庄做的就是让陛下下定这个决心。”刘羡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自信之色,“通知第九堂执行计划。”
第九堂乃是扶龙山庄在京城的分堂,计划的细节刘羡之和崔梦庭皆详细商议过,崔梦庭听闻,回了一声“遵命。”便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