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朝堂中似乎处于一种平静状态,然而这种平静的状态下依然隐藏着暗流。
朝廷六部中,中书令李林甫,兵部尚书牛仙客,户部尚书吉温偏向寿王李瑁,侍中李适之,吏部尚书房,刑部尚书韦坚维护李亨,礼部和工部尚书两部皆是三朝老臣,皆见惯了这种结党之风,不得罪任何一方,也不偏向任何一方,恪尽职守办好自己职责之内的分内之事,倒也保持着中立的态度。
中书舍人刘羡之还是像往常一般在尚书省处理着日常的政务,与各部司的朝臣们也只是同僚关系,放衙之后便回到自己的府中,他的表现就是一个普通的朝臣,他这几个月在朝堂中的表现是勤勉,务实,了解民情,他经纶的才华隐藏在这些表面之下,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心中的想法。
在李林甫的眼中,刘羡之是一个满腹谋略,智计百出的谋士,他不党不争,似乎与任何人保持着一种适宜的距离,他只会含蓄地表示自己的态度,并且能够洞悉事件的发展。
在张修的眼中,他是和自己从小长大的朋友,张修同情刘羡之的遭遇,也欣赏他的才华,他有点孤傲,但是九年的光阴让刘羡之原本的孤傲变得平淡,一种与世无争但是却胸怀天下的平淡,张修相信,刘羡之继承了扶龙山庄的使命,诛除奸佞乱臣,辅佐李唐天下。
在崔梦庭眼中,他是一个胸怀大志,运筹帷幄,城府万钧的庄主,可以带领他实现天下大治的梦想。
李林甫明白像刘羡之这样的人在朝堂上不会有任何和自己比较亲密的举动,因此李林甫通常是在下了朝堂之后约见刘羡之。
在太子一案之后,刘羡之还是恢复了平常之态,但是在李林甫看来其已经暗暗偏向了寿王。
在拥立储君的立场上面,李适之依儒家学说拥立长着为储君,当然就和李林甫处于对立面。
朝堂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冲突。
李适之和韦坚能够成为朝廷重臣,这对刘羡之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但是此二人在朝中并无根基,在权力博弈方面很难对李林甫产生实质性的压迫,这场对决中,需要的是情报的权谋的角力,因此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手实力的情况下,刘羡之一直在静观其变。
刘羡之处理完政务之后依旧一个人走出了大明宫,马车很早就已经在城门外的宫墙下等候。
刘羡之坐马车回到府中,刚步入正堂坐在软榻上,崔梦庭便走了进来。
神燕阁每天都会发来最新的情报,这些情报必须在第一时间告知刘羡之。
“庄主,楼兰的红妆又出现了,我们在楼兰发现了她们暗中交流的暗号。”
“楼兰?”刘羡之思考了一阵,“九年前年前扶龙山庄被裁撤,当时吐蕃军突袭了楼兰,同时宫中发生了刺杀陛下的事件。”
崔梦庭道:“扶龙山庄被裁撤之后,红妆便执行了颠覆李唐的计划,只不过红妆低估了扶龙山庄,虽然扶龙山庄的上层全部罢免,但是隐藏在各地的情报机构并没有受到严重损失,我们依然发现了红妆的行动。”
刘羡之仿佛是在回忆当时的场景,“我和张修都得知这个情报,因为我当时对陛下心存怨恨,并不准备将这个情报传递给朝廷,但是张修不同意。”
崔梦庭对于当时的事件也是印象深刻,“我知道,扶龙山庄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最终被皇帝裁撤,当时所有人群情激奋,庄主就此事和当时的内务总管张修发生了争执。”
当时的崔梦庭职位较低,只是一个地方分堂的堂主,并不知道其中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