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三章 原因

让以收藏养收藏的人,得以收放自如,不断送出“旧爱”,收入“新欢”,促进流动,调剂市场的货源紧缺现象。

而促进古董的“回流”,也是组织货源的重要手段。

目前,因为古董市场法则的撬动,已有很多古董收藏者,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并购回了不少近代流失的珍品。

但是,珍品古董的国际行情,和国内基本上接轨,且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普通古董收藏者的需求。

反而,倒是中低档古董的某些品类,目前国际市场价位仍低于国内,宜于吸纳回购。

对此,应作为政策性鼓励,并以个人与机构相结合的方法,批量购进,用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其实,如今的古董货源危机,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也会有爆发、萧条、复苏的周期运动。

它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应该做好疗伤治病的细功,化淤活血,温补慢泻。

再加上华夏的社会环境和谐,人文生态优良,经过一二十年的调养,慢慢的使收藏“高热”退潮。

其实,人们早已经把古玩艺术品拍卖,划入到了市场经济概念的范畴里。

最近一两年的港城、或是澳城的秋拍,还是出了几个亿元的记录,让业界如同打了一针兴奋剂。

比如,北宋汝窑--天青釉笔洗,它的成交价为2.943亿港币。

明朝永乐年间的,铜鎏金大威德金刚,也以1.3216亿港元成交。

李可染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是以1.22亿港元成交。

而现当代的艺术王者中,旅美的华裔画家朱先生,被推上台前。

他的《工业之轮在纽约》,成交价高达1.0528亿港元。

这几次的亿元大咖们,不再是赵无极、常玉或者吴冠中了。

虽然我们希望,华夏的现代艺术家们的作品,都能拍出个亿元天价,但一蹶而就,总归并非是好事。

这几次,从港城和澳城的秋拍古董专场,所拍出的亿元天价的记录上来看。

感觉要比春拍,更要实至名归一些,更比前两年的天价,更另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