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虎符

因为虎符是发兵之物,贵在谨慎严密,所以虎符多做得短小而易于藏匿,不易被人发现。

汉代兵符上承秦制,略有变化。

秦代虎符铭文,铭于符左右两侧,两侧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读。

而汉代虎符则不同,铭文刻于虎脊之上,骑于中缝,只有合符之后,方可通读。

1989年,在陕西咸阳秦都区沣西乡李家村,出土了一合完整的汉代铜质虎符。

虎符长5.8厘米,错银、篆书,脊文8字:“与齐郡太守为虎符。”

虎符之所以,被打造出来,是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的。

在华夏的古代,为了保证君主在传达命令时,或者调动军队时不出差错。

就需要借助一种信物作为凭证,这种信物便称“兵符”。

据说,它最早是周朝军事家姜子牙发明的。

古人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在丛林争斗中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军事上也多以虎为尊。

于是,就将这种兵符铸刻成虎的形状,因此它也被称之为虎符。

虎形兵符也并非是单一的形状,在秦代就有鹰符和龙符等等。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多用的是青铜,也有用金、玉和竹做材料的。

虎符内部中空,它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书在两边,内容相同。

但也有将文字对剖的,这些文字大多是错金书,即便历经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辉。

这种虎符,在调动军队的时候便有了大用场。

中央调兵时,会派遣使臣带着剩下的半符前去,待左右验合,命令才能生效。

高老先生在一旁听着陈林详细的讲解,只觉得跟上了一堂古董课似的。

别看高老先生家里的收藏不少,但是这种虎符还真是一个没有。

俗话说的,特以稀为贵,高老先生还真想把这个小玩意儿,给收入自己的收藏里。

他随手把玩着那个兔符,说道:

“这玩意儿既然如此重要,怎么没有人来窃了它,来掌控军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