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这些痕迹,必定为伪器。
但即使有这些现象,也不一定都为真器。
因为土咬、土锈等各种斑痕,可以通过人工进行伪造。
造假之人将玉器埋入地下,或置于化学染料中,也可以形成类似于土咬、土锈的斑痕。
真器土锈有一种馨香土味,如果将玉器埋入乡间纯净的土壤中,亦能染上馨香的土味。
各种斑痕的人工做伪,有时候可能胜似真器。
比如,有的玉上有血沁,是玉放置于死者身下所致。
这种现象,应当是玉器放到年富力强、血液充足的死者身下形成的。
反之,如果玉器放在年老枯朽的尸身下,血沁则难以形成。
若造假者,将烧热的玉器放入活的或刚死的狗、猫等动物腹内。
一段时间后,也能够形成血沁,而且这种血沁人们难以辨别真假。
那么,该用何种手段或者依据,来断定玉器的真伪呢?
一是,判断是否符合尺度。
做伪者,一般是依据旧器来仿造。
但大多数仿造者,往往不注意尺度,仅仿出其形色。
因此,我们经常在市场上见到同一种玉器,却有着大小厚薄、千奇百怪的不同尺寸。
然而,古人在做玉器时,都有一定的规格。
因此,可以照着式样仔细辨别,不合于尺度的,一般为伪器。
二是,看色泽鲜明程度。
在市场上出售的出土古玉,有的看似新挖出来。
其土锈非常多,土咬斑痕坎凹不平,似尚未盘磨过。
有的似乎已经盘磨过,光亮色泽却过于鲜明。
毫无疑问,这两者一般均为伪制。
现今出土的古玉,多为汉代玉器。
汉代距今两千多年,汉代玉器时时都有出土,绝不可能大多数为近年才新出土的。
而且,在这两千年间,这些玉器已经经历若干代,上面附着的土,必然早已剥落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