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造假玉

让陈林感到尤其惊讶的是,这块和田玉的平安扣,居然不是一件仿货。

这倒确实是一件来自清代的玉件。

只是,那拍卖师说的,这件平安扣是清代的和田玉的‘血沁玉’,这个就要打个折扣了。

这件平安扣是出自清代不假,但是说那是和田玉,还有白玉里的血沁纹路,可就不是天然形成的了。

要说起这个,就要从假造古玉开始说起。

要知道,市场上造假古玉的方法有很多,但多是仿制出土的玉器。

像那种一般传世的玉器,就不太容易做伪,而且获利不大,因而仿造的人比较少。

而做伪的方法之中,为人熟知的有几种。

比如罐子玉,这是北方的一种玉器做伪方法。

就是把药料放到罐子里,烧造假玉,烧成后色白,俗称之“雪白”。

这种烧制出来的罐子玉,和真玉极为相似。

玉器有传世和出土的分别。

鉴别时,应先从这两个基本大类,进行分析。

传世玉器,色泽基本保持原状;出土玉器,有土咬、涂锈、斑沁等痕迹。

前面所说的罐子玉造假玉,虽然与真玉极为相似,但细看,就能发现两者的不同。

罐子玉有细小的气眼,微有蝇脚状沁色,年代久远的罐子玉色泽远不如真玉温润。

而用石头冒充玉,初看可能颇为相似,然而石头不如玉温润。

而且大多数不透明,硬度大多低于真玉。

因此,若将石头与玉摩擦,石就会起条文,然而玉却没有什么变化。

长期接触真玉的人,往往一眼就可辨出真假。

而玉器的大小、薄厚、花纹式样都有严格的尺度。

改造的玉器,一般都不合尺度。

因此,凡是完整的器物,但尺度不符合的,一般均是改造过的玉器。

改造或残缺后补的玉器,后来补上的部分声音黯哑。

就算玉器整体部分音量清脆,补过的地方看不出丝毫痕迹。

但敲击的声音必然黯哑沉闷,因此,通过音质就可以断定,玉器是否为补整的。

出土的玉器,一般有土咬、土锈等各种斑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