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人,刘国开,男,三十六岁,事务所侦探,体形偏瘦,案发时在家休息,前一天与助理小王共同进行私家探案。晚上7点40分开始,两人分开行动,至8点20分,再次汇合。期间,小王有提供不在场证明,但刘国开无法提供。
第二个人,张家璇,女,四十二岁,事务所近期客户,体形偏小,四天前与探长发生过争执,案发当天早晨和晚间独自在家,无法提供不在证明。
第三个人,孙案(眼镜男),男,二十四岁,侦探助理,体形中等,收到匿名短信,相应时间段均在事务所,无法提供不在场证明。
但说到底,这些人只是相对嫌疑稍大,但都没有明确的作案动机。
警方调查陷入困境。
天色已黑,事务所一楼大厅的灯却十分明亮。各色穿着警服、便服的人,进进出出。
时间已经来到晚上9点,悬浮小球显示还有14个小时。
大厅的一角,本案的“无关人员”姜歇,正独自坐在一张沙发上。这里的视野不错,凡是进出的人,都能看得见。
他现在无法得知警方现在的调查进展到哪一步。倒是那酒保侦探,被允许在旁协助。
姜歇靠在椅背上,头微微向上仰起:保险箱内应该是一些威胁性资料没错,而且这些资料没有公开。所以,凶手不仅要拿到手,还要杀人灭口。
姜歇微微皱起眉,但有一个问题,他还没有想明白。
——凶手为什么要制造密室呢?
再上一个案件中,密室发挥了多重功能——伪装自杀、嫁祸他人、延迟发现。
但是这个密室,一看就是他杀,凶手中途还要回来两次,风险大大上升,还露出了“体形”方面的马脚——看起来得不偿失。
难道凶手只是单纯地为了“炫技”?
——但这个密室,也并不难破解。
说实在的,要是凶手能把握好时间或者换个地点,让尸体被发现的时间再延长一些,等到尸体全部软化,尸体便能从靠着门站着,变成靠着门坐着,那这还能提高一点迷惑性。
然而事实并没有——但如果不能排除意外因素,也享受不到什么刺激,那还算什么“炫技”?
况且,即便是让尸体“坐下”,警方一旦进行尸检,破绽依然明显。
如果让他来制造密室,姜歇嘴角噙起一抹笑意,他或许会选择充当那个“开门人”,在众目睽睽下,边开门边给门上锁——这样才够刺激。
——所以,如果相信凶手的能力(毕竟也是个能干掉“探长”的家伙),那么这个密室一定有它的作用。
——到底漏掉了什么?
事务所里的警员开始往外走。侦探也从楼上走了下来。
“师傅,”姜歇跟上去,“有什么消息吗?”
“一轮调查完毕,”侦探走出事务所,打开车门,“根据时间结合体形,初步锁定了三个可疑对象。”
姜歇眼疾手快地打开副驾驶的车门,钻进去,把门关上:“是谁啊?”
侦探打了个哈欠:“一个早上你见过,一起发现尸体的那个,孙案。”
“他?”姜歇来了点精神——毕竟,眼镜男可以说是发现尸体的第一人。